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aiko/acc
AI @myshell_ai 🪬 合作夥伴@FoliusVentures意見是我自己的。DM 開放。
人長期在做事,理解做事的邏輯,優化做事的方法,不單純是為了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為了讓自己更幸福且可持續地達到目標。
比如最近領悟到的:
1. 野心和信心要夠大(每天起牀有明確的目標,有驅動力,不會飄忽分神。)
2. 動機要夠純粹(幫助你面對目標未實現/不能馬上獲得正反饋的時候,比如流量焦慮的時候,就會提醒自己今天的目標已經完成了,表達是為了真實地呈現自己,本來就不是只為了數據。)
3. 同時做2-3件關聯且重要的事,比死磕一件事更容易形成良性循環
(一件卡住了,就順勢切換到另一件事,讓能量和知識繼續流動起來。例如看書/聽播客既可以幫助我工作,又可以幫助我輸出,那麼遇到一個卡點的時候就應該冷靜下來先去看書,在情緒和認知上建立一個自洽的循環。)
1.77K
Flowith像一個能力差不夠聰明但總想多做一點或許就能討老闆開心的實習生。一個task文案只能做到60分,還沒改好就開始忙著生成配圖和配樂了,完全抓不到重點。
Genspark像個小鎮做題家,靠預填內容刷存在感拿好感,模擬題做得還行,但臨場反應差點意思。八十分沒有硬傷,也沒有記憶點。
但Manus我真的要誇你了。不僅每個任務都能打磨好,還能記住我說過的話(知識庫功能太強了,每次有額外需求都會問你“要不要設置為偏好”)。甚至可以像帶實習生一樣說:“你下次試試...”然後一鍵加進知識庫。有沒有人懂這種AI和人類模糊邊界的感覺啊?
感覺好agent的產品經理年輕時候一定是一個很好很好的員工/同事。雖然現在這個時代總在貶低“打工”的意義,但只有認真思考過如何在集體中共事,才明白“上下左右對齊”“理解任務意圖”這些最基本的人類協作美德有多可貴。(真的不是Manus水軍只是個熱愛測評的年費用戶)
3.03K
感覺這玩意做個直播即時題詞版本賣給自媒體博主也不錯,尤其諮詢陪聊類的,直播對人的臨場反應能力要求篩掉了一大批人

orange.ai7月16日 05:37
最近 a16z 投資的面試作弊軟件 cluely 爆火之後
有人看不下去了,開發了一個更好的、開源的、隱私優先的替代方案 clueless
營銷太火是會反噬的,不過也不重要了,1500萬美金已經到手了
1.39K
講講最近對AI消費娛樂內容的感受:
第一點:做AI產品和社區不懂自媒體根本就是死穴。未來的 AI 工具創作者 = AI 內容創作者,內容需求驅動工具優化會成為主流。現在已經在抖音上刷到至少 10 種「AI 圖 → 視頻 → 配音」的工作流組合了,每一種都是千萬級流量新賽道。
AI 工具的第一步是“日常提效”,第二步是“娛樂消費”。
工具正在“被內容需求綁架”走向娛樂化,好的工具並不是一鍵生成某個完整功能,而是一鍵娛樂化,一鍵消費化。並且我非常理解消費娛樂是大廠看不上的賽道,大家都願意去鋪地基(例如coding),這才給了很多中小型公司/個體機會和時間。
第二點:能靠 AI 賺到錢的個體,一定是先用閉源模型實戰起來的。大部分閉源速度遠快於開源,有些產品(or工作流)幾個月就能變成 billion級別的生意。
越晚進入的人,獲得的回報不是線性下降,而是指數下降,甚至歸零。第二名連湯都喝不到。
苦等開源是理想主義,也可以是公司營銷噱頭,個體完全沒必要沒苦硬吃。在需要快速爆量和構建內容場景時,閉源模型的“交付速度+可控性”顯然更優。公司層面如果無法服務這類追求商業化的強個體,轉而應尋求服務“弱”個體(特指以消遣休閒社交為目的的用戶,參考roblox,minecraft等將遊戲原子化/可組合化的娛樂應用)。
1.97K
熱門
排行
收藏
鏈上熱點
X 熱門榜
近期融資
最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