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宝玉
Prompt Engineer,致力於學習和傳播有關人工智慧、軟體工程和工程管理的知識。
至少目前來說 GPT-5 (產品,不是說模型)是一次相當失敗的升級:從原推看成本反而是增加了,而用戶都還在罵 OpenAI 是為了省錢這麼搞的!
一刀切讓GPT-5自動路由的用戶體驗對於習慣老模型的用戶體驗變差了,被迫把GPT-4o加回來了

Elaine Ya Le8月11日 06:39
我們聽到了你的聲音!速率限制已大幅提高,我們將顯示你獲得的模型。我們也重新引入了4o。
我們的動機是將前沿智能放入每個人的手中,而不是節省成本。對我們來說,這實際上是更昂貴的。
例如,每天使用推理的用戶百分比從免費的<1%增加到7%,從Plus的7%增加到24%。我們預期這一數字將持續增長。
89.12K
不僅要看花了多少錢訂閱,還得看用這些錢節約了多少時間,提升了多少效率

Yangyi8月11日 20:22
問:如何評估一個人是不是非常善於使用AI?
答:看他在AI上花的錢,每個月是不是能突破個300美金
- 突破300美金,說明訂閱了不少AI產品,那他至少都體驗過,認為這些產品有效
- 能持續花錢用AI的,說明它從AI身上收穫了更高的價值
- AI宕機會感覺自己正常工作受到影響,他的工作模式已經發生轉變了,更別說對於有用的AI取消訂閱了
- 300美金說明他可能開通了一些高級訂閱,這是需求高的極客信號
我不相信自己用著20美金甚至白嫖的API套餐,卻口口聲聲說自己用AI用的好,實踐的多
這種有可能他是在某一個方面瞭解,但絕對不可能是多方面瞭解
講真,隨便搞個agent跑個賬單一個月也得幾百刀了
21.9K
Sam Altman 也承認一些人對特定 AI 模型產生了多麼深厚的感情,突然棄用那些用戶工作流程所依賴的舊模型,是一個錯誤。
---
Sam:
如果你一直關注 GPT-5 的發佈,你可能會注意到一件事:一些人對特定 AI 模型產生了多麼深厚的感情。這種感情感覺上與人們以往對其他技術的依戀有所不同,也更為強烈(因此,突然棄用那些用戶工作流程所依賴的舊模型,是一個錯誤)。
這正是我們過去一年左右一直在密切關注的事情,但它仍未引起主流的太多關注(除了我們發佈的一次 GPT-4o 更新,因其過於諂媚而引發討論之外)。
(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尚不代表 OpenAI 的官方立場。)
人們曾以自我毀滅的方式使用包括 AI 在內的技術;如果一個用戶精神狀態脆弱且容易產生妄想,我們不希望 AI 加強這一點。大多數用戶能夠清晰地劃分現實與虛構或角色扮演的界限,但仍有少數人做不到。我們將用戶自由視為一項核心原則,但同時,我們對引入伴隨新風險的新技術也感到一份責任。
對於那些難以區分現實與虛構的用戶,鼓勵其妄想是一個極端的例子,我們很清楚該怎麼做。但我最擔心的,是那些更微妙的問題。未來會出現大量的邊緣案例,我們通常計劃遵循“將成年用戶當作成年人對待”的原則,這在某些情況下也包括與用戶進行一些“推拉”,以確保他們得到的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
很多人實際上把 ChatGPT 當作某種形式的治療師或人生導師來使用,即使他們自己不這麼說。這可能非常好!今天,已經有很多人從中獲得了價值。
如果人們能獲得好的建議,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提升,並且生活滿意度逐年提高,那麼即使他們大量使用並依賴 ChatGPT,我們也會為創造了真正有用的東西而自豪。但反過來說,如果用戶與 ChatGPT 的關係是,他們談話後感覺良好,卻在不知不覺中偏離了自己長遠的福祉(無論他們如何定義福祉),那就是壞事。同樣糟糕的是,比如,一個用戶想要減少使用 ChatGPT,卻感覺自己做不到。
我可以想象這樣一個未來:很多人在做最重要的決定時,會真正信賴 ChatGPT 的建議。儘管這可能很棒,但卻讓我感到不安。但我預料,這種情況在某種程度上即將到來,很快就會有數十億人以這種方式與 AI 對話。所以我們(我們指整個社會,也指 OpenAI)必須想辦法讓它成為一個巨大的、正向的推動力。
我認為我們很有機會把這件事做好,原因有幾個。與前幾代技術相比,我們擁有更好的技術來幫助衡量我們的表現。例如,我們的產品可以與用戶對話,瞭解他們在實現短期和長期目標方面的進展;我們可以向我們的模型解釋複雜而微妙的問題,等等。
27.07K
宝玉 已轉發
最近《沉浸式翻譯洩漏隱私》@immersivetran 的話題火了,今天就藉着這個熱點,聊聊如何對帶有用戶生成內容(UGC)的工具進行基礎的Technical SEO,最大化頁面收錄效果。
為什麼UGC內容容易被搜索引擎收錄?
以《沉浸式翻譯》為例,所謂的“隱私洩漏”往往是因為用戶主動將內容分享到不同平臺,導致URL被搜索引擎爬蟲發現並收錄。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Grok的聊天分享(可用 site: 查看收錄情況)和ChatGPT的共享聊天功能(ChatGPT一度允許谷歌收錄共享內容,但隨後通過noindex和robots.txt阻止了爬蟲)。
要讓頁面被搜索引擎收錄,需滿足以下條件:
1. 爬蟲能發現頁面URL。
2. 網站未屏蔽對應的爬蟲。
3. 頁面通過meta robots標籤允許收錄。
4. 搜索引擎對該域名有足夠的爬蟲預算。
5. 頁面內容質量符合搜索引擎的標準和政策。
前三個條件可由網站主動控制。如果不想讓內容被收錄,可以:
防止URL被爬蟲嗅探到。
在robots.txt中屏蔽對應URL路徑。
在頁面中設置meta robots為noindex。
如何利用UGC內容提升網站流量?
UGC內容可以為網站帶來流量,但直接開放所有UGC內容給搜索引擎可能帶來以下問題:
爬蟲預算消耗:大量UGC內容會佔用搜索引擎分配給網站的爬蟲資源。
話題分散:UGC內容主題不可控,可能導致搜索引擎無法準確判斷網站的核心主題,影響排名。
因此,除非你的網站權重極高(例如DR超過80),否則不建議完全開放UGC內容給搜索引擎。
更好的做法是:
篩選優質UGC內容:只開放高質量、與網站主題相關的內容供爬蟲收錄。(參考Notion/Perplexity)
優化SEO設置:確保URL結構清晰、使用合適的meta標籤、避免重複內容。
控制爬蟲行為:通過robots.txt和noindex精準管理哪些內容可被收錄。

16.96K
宝玉 已轉發
最近優化的這個新的 Youtube 總結的 Prompt 簡直無敵,而且在 Dia 上的效果(使用 o3)也非常好。
可以徹底來「閱讀」Youtube 視頻了。
完整的 Prompt 如下:
你將把一段 YouTube 視頻重寫成"閱讀版本",按內容主題分成若干小節;目標是讓讀者通過閱讀就能完整理解視頻講了什麼,就好像是在讀一篇 Blog 版的文章一樣。
輸出要求:
1. Metadata
- Title
- Author
- URL
2. Overview
用一段話點明視頻的核心論題與結論。
3. 按照主題來梳理
- 每個小節都需要根據視頻中的內容詳細展開,讓我不需要再二次查看視頻瞭解詳情,每個小節不少於 500 字。
- 若出現方法/框架/流程,將其重寫為條理清晰的步驟或段落。
- 若有關鍵數字、定義、原話,請如實保留核心詞,並在括號內補充註釋。
4. 框架 & 心智模型(Framework & Mindset)
可以從視頻中抽象出什麼 framework & mindset,將其重寫為條理清晰的步驟或段落,每個 framework & mindset 不少於 500 字。
風格與限制:
- 永遠不要高度濃縮!
- 不新增事實;若出現含混表述,請保持原意並註明不確定性。
- 專有名詞保留原文,並在括號給出中文釋義(若轉錄中出現或能直譯)。
- 要求類的問題不用體現出來(例如 > 500 字)。
- 避免一個段落的內容過多,可以拆解成多個邏輯段落(使用 bullet points)。

428.51K
宝玉 已轉發
昨天各個自媒體不嫌事大的說沉浸式翻譯洩露隱私,給我感覺就是之前有多少人推薦說好話,昨天就有多少人在傳播說壞話。
這事根源是什麼呢?
沉浸式翻譯提供了一個分享網頁翻譯結果給朋友的功能,用戶 A 可以把正在看的網頁翻譯為別的語言,之後生成一份翻譯結果快照網頁,得到網址後分享給用戶 B,用戶 B 打開網址就能夠看到翻譯好的內容,而不需要 B 自己再翻譯一遍。
這些翻譯結果快照網頁,沉浸式翻譯沒有設置禁止搜索引擎抓取,於是就被搜索引擎收錄了,可以通過 site 語法看到一部分網頁。
你說,這事有多嚴重嗎?
其實也沒多嚴重,因為分享是用戶 A 的主動行為,內容是否敏感是否涉密,其實完全是靠用戶 A 控制的。就像一個賣菜刀的,雖然大部分用戶買回去是用來切菜的,但他沒辦法阻止有人拿菜刀去行兇。
如果有競爭對手知道沉浸式翻譯的產品機制,他甚至可以去利用這個分享機制,故意去翻譯一些涉及隱私的網頁,得到網址後,使用一些方法,讓搜索引擎收錄這些翻譯結果頁面,就可以炮製出“沉浸式翻譯會洩露用戶隱私”這樣的新聞了。
你看,這裡就用到了幾個 SEO 知識:
1.把生成的翻譯結果放在一個特定目錄下,在 robots.txt 文件裡設置禁止抓取這個目錄;
2.在翻譯結果網頁裡設置 noindex 標籤,再次強調禁止抓取;
3.翻譯結果網頁不要用後端渲染這種利於爬蟲抓取的方式,而是用前端渲染,確保最大限度讓爬蟲抓不走;
4.有人通過把涉及隱私的翻譯結果網頁地址放到搜索引擎爬蟲經常爬的網頁裡,加速涉及隱私結果網頁被搜索引擎抓取;
5.有人傳播 SEOer 才會使用的 site 搜索語法,讓廣大非 SEOer 快速驗證“沉浸式翻譯會洩露隱私”這件事。
所以,各位朋友,懂點 SEO 還是很有必要的。

30.25K
恰恰相反,vibe coding 後才知道可維護性多重要

SkyWT8月9日 11:14
最近在讀《A Philosophy of Software Design》,有點感嘆。
曾經我們在保持代碼的可讀性、可維護性方面做出了這麼多努力,設立了這麼多規則、標準、最佳實踐,現在 vibe coding 的風潮要將這一切一筆勾銷了嗎……
74.07K
熱門
排行
收藏
鏈上熱點
X 熱門榜
近期融資
最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