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宝玉
Prompt Engineer,致力于学习和传播有关 AI、软件工程和工程管理的知识。
至少目前来说 GPT-5 (产品,不是说模型)是一次相当失败的升级:从原推看成本反而是增加了,而用户都还在骂 OpenAI 是为了省钱这么搞的!
一刀切让GPT-5自动路由的用户体验对于习惯老模型的用户体验变差了,被迫把GPT-4o加回来了

Elaine Ya Le8月11日 06:39
我们听到了你的声音!速率限制显著提高,我们将向你展示你获得的模型。我们也重新引入了4o。
我们的动机是将前沿智能放在每个人的手中,而不是为了节省成本。实际上,这对我们来说更贵。
例如,使用推理的用户比例每天从<1%增加到7%(免费用户),从7%增加到24%(付费用户)。我们预计这一比例将继续增长。
89.12K
不仅要看花了多少钱订阅,还得看用这些钱节约了多少时间,提升了多少效率

Yangyi8月11日 20:22
问:如何评估一个人是不是非常善于使用AI?
答:看他在AI上花的钱,每个月是不是能突破个300美金
- 突破300美金,说明订阅了不少AI产品,那他至少都体验过,认为这些产品有效
- 能持续花钱用AI的,说明它从AI身上收获了更高的价值
- AI宕机会感觉自己正常工作受到影响,他的工作模式已经发生转变了,更别说对于有用的AI取消订阅了
- 300美金说明他可能开通了一些高级订阅,这是需求高的极客信号
我不相信自己用着20美金甚至白嫖的API套餐,却口口声声说自己用AI用的好,实践的多
这种有可能他是在某一个方面了解,但绝对不可能是多方面了解
讲真,随便搞个agent跑个账单一个月也得几百刀了
21.9K
Sam Altman 也承认一些人对特定 AI 模型产生了多么深厚的感情,突然弃用那些用户工作流程所依赖的旧模型,是一个错误。
---
Sam:
如果你一直关注 GPT-5 的发布,你可能会注意到一件事:一些人对特定 AI 模型产生了多么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感觉上与人们以往对其他技术的依恋有所不同,也更为强烈(因此,突然弃用那些用户工作流程所依赖的旧模型,是一个错误)。
这正是我们过去一年左右一直在密切关注的事情,但它仍未引起主流的太多关注(除了我们发布的一次 GPT-4o 更新,因其过于谄媚而引发讨论之外)。
(这只是我目前的想法,尚不代表 OpenAI 的官方立场。)
人们曾以自我毁灭的方式使用包括 AI 在内的技术;如果一个用户精神状态脆弱且容易产生妄想,我们不希望 AI 加强这一点。大多数用户能够清晰地划分现实与虚构或角色扮演的界限,但仍有少数人做不到。我们将用户自由视为一项核心原则,但同时,我们对引入伴随新风险的新技术也感到一份责任。
对于那些难以区分现实与虚构的用户,鼓励其妄想是一个极端的例子,我们很清楚该怎么做。但我最担心的,是那些更微妙的问题。未来会出现大量的边缘案例,我们通常计划遵循“将成年用户当作成年人对待”的原则,这在某些情况下也包括与用户进行一些“推拉”,以确保他们得到的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很多人实际上把 ChatGPT 当作某种形式的治疗师或人生导师来使用,即使他们自己不这么说。这可能非常好!今天,已经有很多人从中获得了价值。
如果人们能获得好的建议,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提升,并且生活满意度逐年提高,那么即使他们大量使用并依赖 ChatGPT,我们也会为创造了真正有用的东西而自豪。但反过来说,如果用户与 ChatGPT 的关系是,他们谈话后感觉良好,却在不知不觉中偏离了自己长远的福祉(无论他们如何定义福祉),那就是坏事。同样糟糕的是,比如,一个用户想要减少使用 ChatGPT,却感觉自己做不到。
我可以想象这样一个未来:很多人在做最重要的决定时,会真正信赖 ChatGPT 的建议。尽管这可能很棒,但却让我感到不安。但我预料,这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即将到来,很快就会有数十亿人以这种方式与 AI 对话。所以我们(我们指整个社会,也指 OpenAI)必须想办法让它成为一个巨大的、正向的推动力。
我认为我们很有机会把这件事做好,原因有几个。与前几代技术相比,我们拥有更好的技术来帮助衡量我们的表现。例如,我们的产品可以与用户对话,了解他们在实现短期和长期目标方面的进展;我们可以向我们的模型解释复杂而微妙的问题,等等。
27.07K
宝玉 已转发
最近《沉浸式翻译泄漏隐私》@immersivetran 的话题火了,今天就借着这个热点,聊聊如何对带有用户生成内容(UGC)的工具进行基础的Technical SEO,最大化页面收录效果。
为什么UGC内容容易被搜索引擎收录?
以《沉浸式翻译》为例,所谓的“隐私泄漏”往往是因为用户主动将内容分享到不同平台,导致URL被搜索引擎爬虫发现并收录。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Grok的聊天分享(可用 site: 查看收录情况)和ChatGPT的共享聊天功能(ChatGPT一度允许谷歌收录共享内容,但随后通过noindex和robots.txt阻止了爬虫)。
要让页面被搜索引擎收录,需满足以下条件:
1. 爬虫能发现页面URL。
2. 网站未屏蔽对应的爬虫。
3. 页面通过meta robots标签允许收录。
4. 搜索引擎对该域名有足够的爬虫预算。
5. 页面内容质量符合搜索引擎的标准和政策。
前三个条件可由网站主动控制。如果不想让内容被收录,可以:
防止URL被爬虫嗅探到。
在robots.txt中屏蔽对应URL路径。
在页面中设置meta robots为noindex。
如何利用UGC内容提升网站流量?
UGC内容可以为网站带来流量,但直接开放所有UGC内容给搜索引擎可能带来以下问题:
爬虫预算消耗:大量UGC内容会占用搜索引擎分配给网站的爬虫资源。
话题分散:UGC内容主题不可控,可能导致搜索引擎无法准确判断网站的核心主题,影响排名。
因此,除非你的网站权重极高(例如DR超过80),否则不建议完全开放UGC内容给搜索引擎。
更好的做法是:
筛选优质UGC内容:只开放高质量、与网站主题相关的内容供爬虫收录。(参考Notion/Perplexity)
优化SEO设置:确保URL结构清晰、使用合适的meta标签、避免重复内容。
控制爬虫行为:通过robots.txt和noindex精准管理哪些内容可被收录。

16.96K
宝玉 已转发
最近优化的这个新的 Youtube 总结的 Prompt 简直无敌,而且在 Dia 上的效果(使用 o3)也非常好。
可以彻底来「阅读」Youtube 视频了。
完整的 Prompt 如下:
你将把一段 YouTube 视频重写成"阅读版本",按内容主题分成若干小节;目标是让读者通过阅读就能完整理解视频讲了什么,就好像是在读一篇 Blog 版的文章一样。
输出要求:
1. Metadata
- Title
- Author
- URL
2. Overview
用一段话点明视频的核心论题与结论。
3. 按照主题来梳理
- 每个小节都需要根据视频中的内容详细展开,让我不需要再二次查看视频了解详情,每个小节不少于 500 字。
- 若出现方法/框架/流程,将其重写为条理清晰的步骤或段落。
- 若有关键数字、定义、原话,请如实保留核心词,并在括号内补充注释。
4. 框架 & 心智模型(Framework & Mindset)
可以从视频中抽象出什么 framework & mindset,将其重写为条理清晰的步骤或段落,每个 framework & mindset 不少于 500 字。
风格与限制:
- 永远不要高度浓缩!
- 不新增事实;若出现含混表述,请保持原意并注明不确定性。
- 专有名词保留原文,并在括号给出中文释义(若转录中出现或能直译)。
- 要求类的问题不用体现出来(例如 > 500 字)。
- 避免一个段落的内容过多,可以拆解成多个逻辑段落(使用 bullet points)。

428.51K
宝玉 已转发
昨天各个自媒体不嫌事大的说沉浸式翻译泄露隐私,给我感觉就是之前有多少人推荐说好话,昨天就有多少人在传播说坏话。
这事根源是什么呢?
沉浸式翻译提供了一个分享网页翻译结果给朋友的功能,用户 A 可以把正在看的网页翻译为别的语言,之后生成一份翻译结果快照网页,得到网址后分享给用户 B,用户 B 打开网址就能够看到翻译好的内容,而不需要 B 自己再翻译一遍。
这些翻译结果快照网页,沉浸式翻译没有设置禁止搜索引擎抓取,于是就被搜索引擎收录了,可以通过 site 语法看到一部分网页。
你说,这事有多严重吗?
其实也没多严重,因为分享是用户 A 的主动行为,内容是否敏感是否涉密,其实完全是靠用户 A 控制的。就像一个卖菜刀的,虽然大部分用户买回去是用来切菜的,但他没办法阻止有人拿菜刀去行凶。
如果有竞争对手知道沉浸式翻译的产品机制,他甚至可以去利用这个分享机制,故意去翻译一些涉及隐私的网页,得到网址后,使用一些方法,让搜索引擎收录这些翻译结果页面,就可以炮制出“沉浸式翻译会泄露用户隐私”这样的新闻了。
你看,这里就用到了几个 SEO 知识:
1.把生成的翻译结果放在一个特定目录下,在 robots.txt 文件里设置禁止抓取这个目录;
2.在翻译结果网页里设置 noindex 标签,再次强调禁止抓取;
3.翻译结果网页不要用后端渲染这种利于爬虫抓取的方式,而是用前端渲染,确保最大限度让爬虫抓不走;
4.有人通过把涉及隐私的翻译结果网页地址放到搜索引擎爬虫经常爬的网页里,加速涉及隐私结果网页被搜索引擎抓取;
5.有人传播 SEOer 才会使用的 site 搜索语法,让广大非 SEOer 快速验证“沉浸式翻译会泄露隐私”这件事。
所以,各位朋友,懂点 SEO 还是很有必要的。

30.25K
恰恰相反,vibe coding 后才知道可维护性多重要

SkyWT8月9日 11:14
最近在读《A Philosophy of Software Design》,有点感叹。
曾经我们在保持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方面做出了这么多努力,设立了这么多规则、标准、最佳实践,现在 vibe coding 的风潮要将这一切一笔勾销了吗……
74.07K
热门
排行
收藏
链上热点
X 热门榜
近期融资
最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