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链研社🔶BNB💧SUI
說得很透徹:在基本面主導的美股裡,“人聲鼎沸”不等於大頂,只有產業基本面破裂或宏觀極端衝擊才會引發。
我的策略是投資端緊盯業績與產業進展,交易端控節奏和倉位。

qinbafrank11月1日 17:41
在美股這樣一個基本面主導的市場裡何時才是大頂?我們經常會看到如圖1中的觀點“已經是人聲鼎沸了,頂部形成的邏輯” 咋一看非常有道理,實則很有誤導性。這裡忽略基本面主導的市場和情緒資金面主導的市場兩者的差異性:
1、在一個基本面主導的市場,大頂只會在兩種情況下出現:1)作為市場主線的產業敘事崩盤破掉,2000年以來前者出現過一次就是大家經常提的00年科網股泡沫的大崩盤,很多人也拿現在跟當時相提並論,但是忽略了今天的大科技公司基本面是何等的堅實,每季度大幾百億上千億美金的營收,幾百億美金的利潤,滾動市盈率都趕不上估值水平,
2)宏觀出現了巨大的危機,如18年10-12月的中美貿易戰和上一次加息週期尾聲;
20年3月疫情全球蔓延的黑天鵝帶來的超級大恐慌;
22年通脹爆表帶來近四十年最快加息節奏;
以及今年2-4月,川普發動的全球貿易大戰到來的衝擊。
從個人寫推特以來,大級別推演過兩次:
22年1月
25年1月底
從00年以來美股的幾次大級別的調整,一次是基本面破裂導致,其餘五次都是宏觀危機帶來的衝擊導致。所以如果沒有看到宏觀的大危機,或者產業基本面出現大問題,那麼你難言大頂。
2、在一個基本面主導的市場要緊盯產業進展和業績增下,而不是其他。去年這裡
從交易的角度,可以看技術分析看資金進出;但如果是投資的角度,週期放長一點在美股就要去看基本面。這一次財報季前,看到不少人說大科技動能消退了漲不動了,單看技術面和k線確實如此,但是忽略了基本面起到了絕對的主導作用,財報出來業績超預期向上的動能又回來了。
隨便舉幾個例子:
1)英偉達開發者大會老黃預期未來五個季度能有5000億美金的營收,市場被震驚了
2)谷歌從上半年AI受損股一躍成為AI受益股,
3)今年最沉默科技巨頭亞馬遜則交出了近幾個季度最好的財報
之前有聊到過,財報季最大的意義在於讓市場確定之前的走勢是漲多了還是沒漲夠。明顯這次市場認知到沒漲夠。至少從這些大科來看,市場給他們的估值都沒有超過增速水平,其實相當合理,
3、那何時我們說會美股出現中級別以上的調整?
如前面聊到今年二十五年來六次大級別的調整,一次是股價遠超基本面,其餘五次都是宏觀的大衝擊。未來依然如此,未來美股出現大級別的調整應該是在兩種情況下出現:
1)產業基本面出了問題,業績已經遠遠跟不上市場預期。如果某次財報,半數大科技公司財報不及市場的預期,那麼就意味著業績的基本面已經撐不起市場太過超前的預期了。很有可能就會帶動一波調整
2)宏觀上的大衝擊
如前面聊到的,過往美股的調整很大都是宏觀危機帶動的。當下的世界是一個政治經濟學的世界,政治財政高度驅動了經濟發展和金融市場,政治右翼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強人主政、地緣博弈加劇、散戶化程度越來越高,都有可能造成一場大衝擊。今年2月-4月市場的大調整就是一次典型強人政策帶來的大衝擊。這種情況以後也不會少
當然也要區分風險的等級
4、高波動的時代
當然我們也要承認現在是一個高波動的時代,年初這裡
未來一定是波動率放大的,波動放大來源於:
1)AI崛起中產塌陷、為了躍遷賭性更強;
2)生產力越發展大部分人越不用做啥,可以把大把時間投入到交易。散戶化趨勢越來越重
3)逆全球化時代,強人主導、地緣衝擊,也會放大波動。
圖1中隱去了原博主,不想引戰,只為探討。


7.26K
熱門
排行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