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貨幣中有一個古老的問題: 協議是否為投資者帶來比應用聚合器更多的收益? @santiagoroel 昨天發表了一個出色的論點,認為協議的定價過高,相對於今天的其他主流應用,如 Facebook,並提出了一些有說服力的觀點來證明這一主張: - L1s 約佔總市值的 ~90% …但它們的費用份額已從 ~60% 降至 ~12% - DeFi 產生的費用約佔 ~73% …但其估值卻不到 10% 加密貨幣仍然是基於「肥協議論」的定價。數據顯示了相反的情況。 簡單來說:L1s 被高估了,應用被低估了,而大多數費用將流向用戶聚合層。 幸運的是,@CampbellJAustin 從歷史的角度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類比來使這一點更清晰: 今天哪家公司賺的錢最多?DTCC(協議)還是 JPM(應用)? DTCC = 約 $24 億 JPM = 約 $1800 億 所以如果我是建設者或投資者,我想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未來三年中最具影響力和盈利的使命中……穩定幣和支付的應用聚合似乎不是個壞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