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敢發,Defillama 下架 Aster 到底發生了什麼 噤若寒蟬,利益相關,又或者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當沒看見,華語反正沒看見太多這件事的討論。推特上大家聊 Aster 大部分還集中在刷分虧了還是賺了、二次空投誰又要暴富了,但外面,似乎已經炸鍋了。 到底是啥事情,真相又是什麼? 讓我們淺入! ⬇️ 事情起因是 Defillama 創始人 @0xngmi 發了推文,稱暫時下架 @Aster_DEX 交易量數據,因為發現 Aster 合約交易量數據出現異常。 具體表現是 XRPUSDT、ETHUSDT 等交易對與幣安主站的數據幾乎是「鏡像」般一致,經過計算,相關係數 r =0.78,交易量比率約 1:1。但是,由於 Aster 無法提供更進一步的數據,比如訂單創建者和吃單者信息,所以無法深入驗證交易真實性,因此暫時下架。 到這裡,一切都還是單方面的一個質疑與臨時處理,但 0xngmi 遭到了大量 Aster 擁躉攻擊,指責 Defillama 中心化行為,又或者為 Hyperliquid 等利益關聯,一些 KOL 呼籲棄用 Defillama 改用 Dune 。 0xngmi 不得不發長文澄清,與 Aster、Hyperliquid 都沒有利益關聯,下架也是暫時的,維護數據的一致性一直都是這麼幹的,之前他們也下架了 @Lighter_xyz 的數據。 最搞笑的是,0xngmi 順便反諷了一下絕大部分的 KOL 根本不懂數據,Dune 上 Aster 數據正是引用的 Defillama API,笑死人了…… / 今天,Aster 在爭議中公佈了 S2 空投領取方式,給了兩個選擇,a)全額領回手續費,當你是 0 手續費交易;b)正常領取。我沒刷,我也不知道哪個選擇更好,不過結合 Defillama 這個事情,至少揭示了一些眾所周知的問題: 數據不透明:Aster 的鏈下撮合隱藏訂單,鏈上結算混合架構雖然高效,但 API 僅暴露聚合交易量,無法深入驗證訂單細節。這在高相關性模式下就會放大疑慮:為什麼 Aster 的波動如此“完美”跟隨幣安,而不是有機 DeFi 行為?為什麼只有與幣安關聯的才有好的流動性,不關聯的深度奇差無比? 生態關聯性:Aster 由前幣安員工開發,CZ 擔任顧問並通過 YZi Labs 投資,定位為 BNB 生態的「 鏈上 Perp 補充 」。這自然導致流動性聯動,但關聯性越強,Aster 的去中心化程度就越弱,如果一個 DEX 是由 CEX 控制的,甚至是鏡像的,它還是一個 DEX 嗎? 社區偏見性:KOL 的營銷敘事與數據工具誤用加劇爭議,反映 DeFi 數據驗證的行業痛點。很多人是利益相關,尤其是很多 KOL 可能投了 KOL 輪、刷分或者是與幣安的各種關聯,直接導致了信息偏差甚至往更加錯誤方向去引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