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Yang 對 Cursor 設計負責人 Ryo Lu 的訪談中,其中兩點尤其認同: 1. 在 AI 原生(AI-native)公司裡,角色邊界會變得很模糊。 在 Cursor,設計師、產品經理、工程師之間的分工並不是傳統那種各管一攤。 Ryo 的說法是:大家會根據自己的長處來做事,誰更擅長就多承擔那一塊,然後用 AI Agent 把這些工作串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產品體驗。 2. 模型越強,規格說明(spec)就越重要,而不是越不重要。 Ryo 的預測是:隨著大語言模型能力越來越強,它們會變得非常擅長“嚴格按規格實現需求”。 這意味著:你的 spec 寫得有多清晰、具體、準確,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 AI 幫你做出來的東西質量有多高。 3. 分批發佈,每一輪都會根據反饋打磨調整 Ryo 講了 Cursor 內部發佈的節奏: 第一步,先發給公司內部員工用; 第二步,再把最新的 nightly build 發給 Cursor 的忠實用戶; 第三步,才逐步推給普通用戶; 最後,才是企業用戶(enterprise)。 每一批用戶都是一次打磨機會,讓他們在小範圍發現問題、修細節,再擴大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