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關於 DeFi 借貸的誤解和悖論: 借貸是基於信任的。這是銀行建立的自明真理。失去信任意味著失去資本,這可能導致銀行擠兌或系統性崩潰。 保持信任的方法是創建一個在整個供應鏈中根本上風險厭惡的系統。忽視這一規則,你實際上是在從事風險承擔的業務,這更像是當今的對沖基金。 DeFi 借貸協議遵循與銀行相同的基本原則。傳統金融和 DeFi 借貸系統之間的根本區別在於,借貸協議將信任機制編碼到代碼中,以改善自動化、資本效率和流動性供應等原因。 有些人有一個錯誤的觀念,認為如果借貸協議修正了信任的參數,它將以某種方式改善信任。當然,這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你只是在將信任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從一個市場層級轉移到另一個層級,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改善信任假設。 你也不能在動態市場如借貸中依賴完全不可變的系統。這就是為什麼將借貸協議與 AMM 進行比較也不成立的原因。AMM 上的交易者不依賴持續的信任;他們的交易是一次性交易,而借款人和貸款人則在債務償還之前保持關係。 應用不可變參數意味著系統無法適應變化的市場條件,而金融市場如果不是動態的,那麼就沒有任何意義。在上升周期中運行不可變模型相對簡單,但熊市才是真正的韌性考驗。 現在,回到將信任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的想法。 由於信任在借貸中始終存在,而且大多數市場可能依賴某種程度的人類參與,真正的問題是:在什麼層級和什麼情況下應該發生這種參與? 在像 Aave 這樣的孤立借貸協議中,決策發生在最低層級,接近市場。這有其好處,例如確保參數決策以非衝突的方式與協議的風險框架保持一致。風險管理者獲得固定費用以保護協議。如果他們失敗,他們會被替換,正如我們之前所見。 在將人類參與移至更高層級的設計中,風險策展人根據基金表現獲得激勵,可能會出現隱藏的問題,這對系統非常有害。 首先,將風險策展視為孤立的想法是誤導性的。雖然市場可能是分開的,但風險策展人通常通過向相同市場供應流動性和混合策略來共享流動性。這意味著用戶可能會暴露於系統中最弱的策展人或市場,沒有上限的保護。 例如: 策展人 A 向市場 B 和 C 提供流動性,而策展人 D 向市場 C 和 E 提供流動性。如果市場 E 失去信任,例如通過像 xUSD 或 deUSD 這樣的去掛鉤事件,這可能會觸發市場 E 的銀行擠兌,將利用率推高至 100%,並造成提款競賽,甚至完全破產。 同時,從策展金庫中撤回的 LP 會在金庫層面造成另一場銀行擠兌,這意味著市場 B 和 C 也受到影響。因此,策展人 A 的 LP,即使是那些訂閱了較低風險策略的,也會受到影響,加劇流動性傳染,即使他們沒有將流動性提供到有問題的市場,造成協議範圍內的銀行擠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