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鏈”這個概念,準確來說我認為未來通用型L1/L2會越來越少,趨於集中在頭部,因為區塊鏈和傳統互聯網企業有本質區別,一條公鏈運行時間越長、基建越成熟其核心價值越高,而挑戰者的誕生會變得沒有必要。就像我們根本不需要再開發一個比特幣一樣。 但應用鏈、隱私鏈這種特定類型的鏈會越來越多。 很多人沒有區分底層和生態層的概念,作為通用型的底層區塊鏈,技術中立性是首位,它應當儘可能滿足所有需求,在不可能三角中取得平衡,而非過多涉足生態發展,保持最大的開放性給建設者。協議、應用型鏈屬於生態層,是以團隊為主導,重點開發某個方向,營銷自己的產品。 市場執著於鑽進底層,要革Ethereum的命,要革Solana的命,背後是因為這些故事好講且好懂,對標物的價值高,能拿到高融資高估值,但實際意義很低。間接造成了現在生態層的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