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加密貨幣稅收框架的建立旨在: - 增加交易的透明度, - 增加稅收收入,以及 - 限制數字資產交易的增長。 然而,根據TKF [1] 最近發表的一份報告,該框架並未達成任何目標。 一段時間以來,印度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加密貨幣採用市場之一。雖然「印度是全球第一」的標題在絕對意義上並不完全準確,但報告的交易量數據顯示,印度在亞太地區 [2] 排名第一,超過日本和澳大利亞,與主要發達市場相當。對於加密貨幣作為可交易資產類別的需求是真實的、廣泛的,並且正在擴大。事實上,採用和活動每年翻了一番,但這一增長的很大一部分現在發生在離岸交易所。 核心政策問題是執法不對稱。國內交易所扣除TDS並報告數據。離岸交易所則兩者皆不做。結果是可預測的:用戶和流動性向離岸遷移,超出稅收網絡。轉換成本幾乎為零——就像中國禁令後的遷移一樣,防火牆對於防止交易者訪問離岸平台幾乎沒有作用 [3]。 這種行為轉變現在在數字上可見。 1. 在2024年10月至2025年10月之間,印度人在離岸平台上交易的估計金額為₹4.87萬億。 2. 按1%的TDS計算,這意味著在短短一年內未收取的TDS為₹4,877億。 3. 自2022年引入TDS框架以來,累計漏稅已超過₹11,000億。 資本利得稅反映了相同的模式。 在不考慮損失抵消的30%稅率下,報告的動機很弱。根據離岸交易量,自2022年以來,印度已經損失了約₹36,000億的資本利得稅。 解決方案不是更多的限制,而是更好的設計。 一個經過調整的框架——低TDS(0.01%–0.1%)+ 所有交易所(國內和離岸)的SFT式報告——可以重建交易量並擴大稅基。 同時,印度需要一個合理的加密資本利得制度: - 與其他資產類別的LTCG/STCG平價, - 損失抵消和結轉,及 - 現在法院承認VDA為“財產”的一致處理。[4] 這樣的制度將使活動回到正式系統中,擴大合規性,並增加收入——而不會扼殺創新。 即使印度今天不想完全規範這個行業,升級稅收框架並使其與全球標準對齊是至關重要的。將用戶帶回國內。將合規性帶回國內。將收入帶回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