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Yan Meng @ Solv Protocol | ERC-3525
Solv Protocol 的聯合創始人;ERC-3525, 代幣經濟學和RWA佈道者
我最近經常跟那些自信滿滿、揮斥方遒的三週速成穩定幣專家推薦餘弦兄的《區塊鏈黑暗森林自救手冊》。如果我們這些泡在鏈上十年的極客以接近 100% 的概率被盜被搶被騙,你們大規模推動穩定幣應用,拉十億人進來,卻對安全問題屁都不懂,那你們就等著死吧。

Cos(余弦)😶🌫️7月24日 12:51
切記,說了無數次,在幣圈,被盜是必然事件,不被盜非常需要實力,大多運氣也是實力的一種體現。我們沒法避免不被盜,但我們可以很大程度決定被盜資金的比例…這就是韌性,我們最需要提升的一類技能。
14.09K
最近推特看的少,剛剛看了一下,發現大家在討論以太坊的估值。這樣,我提供一個視角:
現在普遍的預測是,到 2030 年穩定幣發行量會達到 3 萬億美元。考慮一下其中有多少會運行在以太坊上,或者到以太坊上去做結算呢?根據 POS 的原理,如果控制 51% 的 stake,就可以把這些穩定幣統統據爲己有。所以理論上,如果拿出以太坊市值一半的錢去收購足夠多的 ETH,進行 51% 攻擊,然後賺到的穩定幣足以回本,那麼這就是一個值得做的事情。反推之,以太坊的市值必須至少其上所有穩定幣市值的兩倍以上,才足夠安全。
目前 USDT 在以太坊上發行量約 780 億美元,USDC 420 億美元,兩者相加是 1,200 億美元,佔穩定幣總市值的 46%。假如這個比例在未來下降到 33%,到 2030 年,以太坊上的穩定幣發行量應該達到 1 萬億美元。則屆時以太坊市值應該至少在 2 萬億美元,才能保證網絡的安全性。
也許早就有人說過了,那就當我拾人牙慧吧。
24.92K
幾個月以前吧,記不清是誰跟我說過,說華爾街機構都在吸籌。

Haotian | CryptoInsight7月21日 17:31
圍繞這次以太坊版“微策略Summer”熱潮, $ETH 真的能複製BTC微策略的“正向飛輪”嗎?談若干個人觀點:
1)ETH微策略確實是效仿BTC微策略的成功範本,短期會有很多美股公司嘗試Fomo,並形成一波正向飛輪。暫且不管美股的操盤主體如何,真金白銀的傳統機構資金和股民買盤力量,拿 $ETH 作為儲備資產這事實打實把以太坊帶出了長期疲軟狀態。
換句話說,Fomo帶動上漲這是幣圈牛市不變的鐵律,只不過這次Fomo的主體不再是幣圈純散戶了,而是華爾街的真金白銀,至少驗證了ETH終於擺脫了純依賴幣圈堆疊敘事的困局,開始吸引圈外增量資金;
2)BTC更接近“數字黃金”的儲備資產定位,價值相對穩定且預期明確,而ETH本質上是一個“生產性資產”,其價值與以太坊網絡的使用率、Gas費收入、生態發展等多重因素綁定。這意味著,ETH作為儲備資產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更大。
一旦以太坊生態遇到較大的技術安全問題,或者監管層對DeFi、Staking等功能施壓,ETH做儲備資產面臨的風險和波動變量可比BTC大多了。所以BTC版微策略的敘事邏輯可以借鑑,但不代表市場定價估值邏輯也可以保持一致;
3)以太坊生態相比BTC有更成熟的DeFi infra積累和更豐富的敘事延展性。通過質押(staking)機制,ETH可以產生約3-4%的原生收益率,這使其相當於加密世界的“鏈上生息國債”。
機構Buy in這套故事,短期看是對原先構建BTC layer2等各種infra為BTC提供原生資產生息的一次利空,但長期看則恰恰相反,一旦ETH作為可編程生息資產的催化劑因素在ETH微策略中發揮更大的效用,反倒會刺激BTC生態更快速發展補齊基礎infra;
4)這輪微策略Summer本質上是對Crypto過去的敘事導向進行了一次大洗牌,原先項目方構建項目、擴散技術敘事講給VC和市場的散戶聽,說白了都是講給幣圈原住民,現在這輪新敘事,說是RWA、TradiFi也好,以後可能都要講故事給華爾街聽。
關鍵差異在於,華爾街不吃純概念的餅,他們要的是PMF——真實的用戶增長、收入模型、市場規模等等。這就逼著crypto項目從“技術敘事導向”轉向“商業價值導向”,這不是之前競品Solana給以太坊帶來的壓力嗎?終究還是得面對;
5)這一輪包括SharpLink Gaming、Bitmine immersion Tech、Bit Digital、BTCS inc.等在內的美股微策略概念操盤主體,大多是傳統資本市場業務增長乏力,需要融合Crypto尋找新突破的公司,他們選擇all-in加密資產,往往是因為主營業務缺乏增長點,不得不尋求新的價值增長引擎。
而這些操盤主體之所以敢於如此激進,很大程度上是在利用美國政府大刀闊斧推動加密行業變革到監管機制成熟前的“套利窗口”。短期看鑽了不少法律和合規的空子——比如會計準則對加密資產分類的模糊、SEC披露要求的寬鬆、稅務處理的灰色地帶等等。
微策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吃到了BTC這輪超級牛市的紅利,但作為複製者未必有同樣的運氣和操盤能力。因此這次操盤主體帶來的市場熱度和之前純Crypto原生的敘事炒作並沒有太大不同,本質上也是豪賭和試錯,切記警惕投資風險。
Note:這輪微策略Summer更像是Crypto進入主流金融體系的一次“大練兵”,成功了皆大歡喜,失敗了是一次小歡喜(畢竟,能把ETH從敘事乏力泥潭中拖拽出來的實驗,成敗都是成!)

6K
熱門
排行
收藏
鏈上熱點
X 熱門榜
近期融資
最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