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0xAixHo
#bitcoin #web3 #Binance
#bitget I 土狗打不到 I 合約一玩就爆倉 I 已老實
#Airdrop 空投愛好者 在擼A7路上的廢物
這是幣圈律所牛市?
2025 上半年,美國加密圈的訴訟數量幾乎趕上去年全年,各路項目不是在挨告,就是在排隊挨告的路上:
1. Coinbase 被告數據洩露沒及時說,股東虧麻了;
2. MicroStrategy 被噴忽悠 BTC 投資邏輯,59 億浮虧直接被按頭告;
3. 連模因幣平臺 都捲進 IP 和未註冊證券糾紛;
4. Metaplex 想把 730 萬刀的 SOL 轉進 DAO,被律師直接質疑道德和合法性。
我感覺到是:這是用戶維權意識覺醒的信號。
以前 rug 的 rug、跑路的跑路,大家認命;現在不一樣了:你只要有點模糊空間,用戶、股東、甚至競爭對手都可能律師函伺候。
我有時候真懷疑,下一輪牛市,可能最大的贏家是律所。幣圈熱度回來了,連法院也感受到了😂

4.1K
比特幣失守11.5萬美元,這波大約8萬枚BTC的拋售壓力成了市場的“延遲反饋”?突然讓我想起一句老話: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價格短期沒崩盤,實際上資金流動在無形中積蓄力量,正如道家講的無為而無不為,市場在悄悄調整節奏,不動聲色釋放風險。
多角度來看:
● 機構資金動作大但緩慢,就像大樹緩緩落葉,跌破關鍵支撐不是暴跌,而是漸進釋放;
● 價格失守11.5萬美元這個信號背後,是鏈上拋壓的真實反映,短期波動是表象,資金流才是根基;
● 投資者不要急於追漲殺跌,要順應市場節奏,靈活應變,才能穩健前行。
這就是幣圈的道法自然:不強求、不急躁,耐心等候風起雲涌的時刻。
這波延遲拋售倒是提醒我,投資如修行,懂得無為和順勢,才是高手的必修課。

24.88K
最近一直在關注 的動作,今天看到他們又完成了第三輪支持採購,老實說有點感觸。
這次買的是:
$年年、$CaptainBNB、$U、$大猩猩
這幾個我平時也在關注,社區活躍、話題夠猛、文化特徵都很明顯。說實話,Four 這波出手精準得有點離譜,直接對準了 BSC 上最有 meme potential 的項目。
他們沒在喊口號,也不搞 hype,做的就是很重的事:
用真金白銀持續買幣,用自己的金庫支持文化共識的形成。而且整個採購過程全鏈透明,錢包地址公開,交易記錄隨時可查。這是我近幾年見過最“實在”的 meme 項目運營方式。
這不就是社區信任的起點嗎?
一句話總結:
這不是在買幣,是在下注文化。
是在讓 meme 不止是一張圖,而是變成一種價值錨點。
這可能不是最快起飛的打法,但肯定是最有持續性的那種。
我覺得這套思路很值錢,也很值得更多項目方認真看看。

Four.Meme2025年7月31日
✅ 更多的燃料。更多的信徒。更多的購買。
我們剛剛完成了作為支持倡議的一部分的第三輪購買——而且我們不會放慢腳步。
今天的購買:
$NIANNIAN @NiannianCTO_BNB:
0x2082435c735aadc853269de327c555d2337ff44bff1d1bffc3b04788b3d24a17
$CaptainBNB @CaptainBNB_bsc:0xbd7eb9cfefc4c6d8e707c870ee137d2d197f0fc0174d63d62080f2d9285e7385
$U @usagibnb:
0x4c66ede31e012f4f40fd295cd921fe15700b8c956eda5ac7de5dca5f8f198bd8
$Gorilla @Gorilla_CTO:
0xdde32e888da77420d53318dfc40db5f6d0dc67bea5535374827f46c4ee9f099a
全部來自我們的公共錢包:
0xf384b0d1250db293b06a23ab23dfea282853ba11
許多人詢問我們將如何處理購買的代幣。目前,這些資產保存在我們的金庫中,未來可能會在上市時用於支持生態系統的發展。
我們不僅僅是在購買代幣——
我們在支持文化,一次一個迷因。
4.33K
最近一直在關注 的動作,今天看到他們又完成了第三輪支持採購,老實說有點感觸。
這次買的是:
$年年、$CaptainBNB、$U、$大猩猩
這幾個我平時也在關注,社區活躍、話題夠猛、文化特徵都很明顯。說實話,Four 這波出手精準得有點離譜,直接對準了 BSC 上最有 meme potential 的項目。
他們沒在喊口號,也不搞 hype,做的就是很重的事:
用真金白銀持續買幣,用自己的金庫支持文化共識的形成。而且整個採購過程全鏈透明,錢包地址公開,交易記錄隨時可查。這是我近幾年見過最“實在”的 meme 項目運營方式。
這不就是社區信任的起點嗎?
一句話總結:
這不是在買幣,是在下注文化。
是在讓 meme 不止是一張圖,而是變成一種價值錨點。
這可能不是最快起飛的打法,但肯定是最有持續性的那種。
我覺得這套思路很值錢,也很值得更多項目方認真看看。

Four.Meme2025年7月31日
✅ 更多的燃料。更多的信徒。更多的購買。
我們剛剛完成了作為支持倡議的一部分的第三輪購買——而且我們不會放慢腳步。
今天的購買:
$NIANNIAN @NiannianCTO_BNB:
0x2082435c735aadc853269de327c555d2337ff44bff1d1bffc3b04788b3d24a17
$CaptainBNB @CaptainBNB_bsc:0xbd7eb9cfefc4c6d8e707c870ee137d2d197f0fc0174d63d62080f2d9285e7385
$U @usagibnb:
0x4c66ede31e012f4f40fd295cd921fe15700b8c956eda5ac7de5dca5f8f198bd8
$Gorilla @Gorilla_CTO:
0xdde32e888da77420d53318dfc40db5f6d0dc67bea5535374827f46c4ee9f099a
全部來自我們的公共錢包:
0xf384b0d1250db293b06a23ab23dfea282853ba11
許多人詢問我們將如何處理購買的代幣。目前,這些資產保存在我們的金庫中,未來可能會在上市時用於支持生態系統的發展。
我們不僅僅是在購買代幣——
我們在支持文化,一次一個迷因。
3.1K
刷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如果你有 300 萬 U,在幣圈怎麼理財?
老實說,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想過很多次。
不是幻想暴富,而是怎麼穿越週期,守得住本金,還能抓住機會。
我就簡單說說我現在會怎麼配 👇
➤ 第一部分:流動性現金池(20%,約 60 萬)
我現在一定會留一部分在手上,不管市場怎麼走,手裏有 U,才有主動權。
比如最近市場調整,如果沒留流動性,連加倉都得猶豫半天。
我會選 $USDC / $FDUSD 這類穩定幣,放在錢包或 CEX,部分考慮低風險 DeFi 收益。
➤ 第二部分:核心倉位(60%,約 180 萬)
核心資產還是最穩的基本盤,這一塊我會分成幾份:
$BTC(25%):
整個市場的錨,一定得配,抗風險屬性太強了。
$ETH(15%):
雖然漲得慢,但 ETH ETF + L2 生態,慢牛潛力還在。
$BNB(10%):
最近這個幣是真的有點意思,不只是平臺幣了,
越來越多 DAO 把它當“國庫資產”配置,有點財政底層資產的味道。
$SOL(10%):
meme、NFT、DePIN 熱點全都在上面,熱度和活躍度都沒斷。
➤ 第三部分:敘事方向 + 潛力幣(15%,約 45 萬)
我現在會留一部分去投中小市值的方向,
但重點是要有新 narrative、強機制、好籌碼結構。
比如最近我會關注:
DePIN:$IO、$AKT
RWA:$ONDO、$TOKEN
➤ 最後一部分:投機倉(5%,約 15 萬)
鏈上熱點幣、新項目、實驗幣我會留一點倉位去玩,
不是為了賭,而是為了學、試、保持市場敏感度。
➤ 最後的想法
這輪我學到最大的教訓是:
別把自己變成行情的受害者,要做倉位結構的設計者。
現在行情不確定,但這種時候,正是該思考結構優化的時候。

36.28K
最近越來越能感受到一件事:
股市和幣圈,正在慢慢長成一個世界。
以前我們說 傳統金融和加密世界互不相通,現在呢?
股票 app 開始支持買幣,幣圈人去炒美股;
二級市場也開始追基本面了,不再光靠熱度和 meme;
更離譜的,是幣圈講敘事講市值,反而越來越像美股了;
就連炒作週期和FOMO節奏都越來越同步。
這變化讓我挺感慨的。
以前幣圈就像一群叛逆少年,自己搞生態、講革命、拼高倍暴富。現在看,越來越像是進了社會,要開始過日子了。
以前賺十倍靠熱點,現在你要真看明白一個項目值不值,得盯產品、看數據、讀人事變動報告——跟分析一隻成長股沒兩樣。
突然理解那句話了:
未來不是幣圈取代華爾街,而是加密,融進了全球資本的骨血。

大宇2025年7月27日
一些趨勢
1、股票APP可以買幣、幣圈APP可以炒股
2、股票開始上鏈和支付7*24小時交易
3、幣圈人開始炒股,股市的人開始炒幣
4、股市的投資邏輯開始主導幣圈投資
5、情緒和敘事仍然重要,但長期基本面越來越重要
6、大資金的十倍機會,股市概率高過幣圈
7、做正確的事與極耐心的等成為重點
6.76K
剛刷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來自 Bitwise 的 CIO Matt Hougan。
他說:比特幣的傳統四年週期可能已經失效了,下一波真正的大行情,可能要到 2026 年才爆發。
乍一聽有點逆勢,但他給的理由挺有說服力,我簡單整理了一下👇
➤首先是 ETF 的結構性資金還沒進完
現在你看到的 ETF 熱錢,其實只是先行部隊——
真正的大資金(比如養老金、主權基金、超大機構)都還在等合規綠燈、等入場條件。
而這類資金的節奏根本不會按什麼減半週期來,
他們買進去就是長線持有、年度再平衡式增倉,一點一點吸,慢慢推。
➤第二,現在鏈上數據的行為模式也變了
這一個月 BTC 的鏈上活躍度、交易所流入量、現貨交易量都在持續下滑,但價格沒跌,反而穩著。
這很不尋常,說明市場上大量持幣者是在鎖倉、不動,
背後多半是 ETF、長期資金拿了不想動。
這種格局和以前純散戶驅動、波峯波谷劇烈跳水的市場完全不同了。
➤第三,從宏觀角度看,牛市節奏本來就變了
現在的行情很像金融資產結構性通脹——美股、黃金、BTC 輪流創高,美元卻沒明顯崩。
這背後是全球資產荒、全球央行負債表膨脹的問題,不是一兩年能解決的,
換句話說,未來幾年整個資產定價邏輯都會偏慢牛、偏稀缺。
➤最後我自己的看法是:
現在想靠比特幣減半→18個月內暴漲這種模板來預判行情,可能越來越難了。
因為 BTC 已經從“投機資產”變成“結構性配置資產”了。
它的走勢更像黃金/美債——漲是漲,但漲得慢、穩、深水靜流。
所以,真正大的行情,可能不是這一輪的短期衝頂,
而是 2026、2027 那種主權資金接力進場的結構性 re-rating。

14.56K
熱門
排行
收藏
鏈上熱點
X 熱門榜
近期融資
最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