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險投資中,建立一個明確定義的公司與保持追求最佳回報的自由之間存在著真正的緊張關係。 大多數公司一開始都稱自己為「種子基金」。這是默認的,尤其是當你的第一支基金低於1億美元,除非你是擁有即時有限合夥人吸引力的分拆公司。 我最近與一位知名的普通合夥人(現在是基金中的主要有限合夥人)進行了對話,他基本上拒絕在第一天就給自己貼上「種子」的標籤。 他的論點很簡單:一旦你稱自己為種子基金,你就把自己限制住了。在你甚至還沒開始之前,你就已經限制了機會範圍。 行業中最大的品牌從未將自己限制於某一階段。Sequoia、a16z、Founders Fund 都建立了基於最大戰略靈活性的模型。 @JoshuaKushner 在他創立 Thrive 時談到了這一點。他故意避免使用階段或行業標籤,因為整個前提是優化回報,而不是適應標準的有限合夥人分類。當然,作為一名首次經理,這樣的推銷是非常困難的。這主要在於你能否吸引到捐贈基金、基金會、養老金和主權基金。 我一直把公司建設視為「贏得擴展權利」。證明你能作為種子投資者獲勝,展示真正的優勢,然後擴展到更廣泛的策略。這通常是最有趣的新興經理如何升級為真正的品牌。 隨著「種子」從300萬美元的輪次漂移到1000萬美元的輪次,甚至到現在我們所稱的1億美元,我希望看到更多來自普通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的投資組合建設的創造力。 風險投資已經演變,我們的投資組合建設手冊也需要隨之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