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中美小孩观察录》「给个交代」
“……但你得给个交代。”
“你千万别和我爸妈说。”
“你想想你爸妈要怎么说你。”
有次和 date 吐槽 mansplaining(指男性对女性在不分场合自以为是地解释一切,中文里可能近似“爹味”)的时候,我试着向他解释“给个交代”这个概念,才意识到这句话在中文语境下无所不在,却在英文世界中找不到比较好的翻译
“You owe me an explanation” “Can you justify ...(what you have done)” 在英语中是极强的情绪指控,代表你越界、犯错,需要为此负责。而在中文语境下“给个交代”却往往是日常而理所当然的存在, 它不是因为你做错了,而是你做任何事,都要给别人一个说法。它不是为了理解你,而是为了确认你是否“在控制之内”。哪怕你只是想转专业、搬到另外的城市、或者晚点结婚。听起来像是一种责任感,其实是东亚式集体权威主义中,对个体自由的异化规训. 「给个交代」这个隐性社会KPI, 从到三姑六婆远房亲戚, 到HRBP同事前女友, 在各种关系中无孔不入
正如孩子没有选择出生的权利,并非每个父母都适合成为父母。但父母这一社会角色,却天然地被赋予了几乎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 尤其在东亚社会. 当我们习惯了每一步都要“交代”,我们也就逐渐失去了“无须解释”的权利. 而每一个失去“无须解释的时刻”,其实都在削弱我们对世界的主动感和自身的主体性
长大后缺乏主体性的人大致有两种形态: 一种人永远在对内自我叙述,“我这样是因为我(爸妈/老婆/老板/公司)…”、“我没得选…” 底层逻辑是用“我被…”的角度来逃避真正的选择
另一种是对外无差异要求解释,动辄质问他人“你怎么不给个交代” “你不说是什么意思” 这类人的底层构建里没有边界感来自于长大的过程中自我的边界感从来没有被尊重.
这两种不同形态的人格表达,其实都源自类似的过去:他们未被允许只为自己而活。真正的自由,不是你可以做什么,而是你可以不解释为什么做。长大的过程,也许就是从“不断给别人交代”,转向“开始给自己交代”的过程。
英文里有一个词我超爱, 叫做 “Unfuckablewith” 它不是说你要不diao任何人,而是你终于可以在内心平静地说:
“我做这件事不需要理解,也不欠任何人解释。”
翻成中文大概是
“关你屁事?”
“关我屁事?” 🤣
祝大家周末愉快. 争取《观察录》周更


10月20日 01:59
《中美小孩观察录》「松弛感」
「松弛感」这个颇有氛围的形容可能是大脑DMN区域从小没有被抑制的一个长大的后的体现. (Default Mode Network, DMN)是大脑里一片在“发呆、走神、做白日梦、自由联想”时最活跃的区域。DMN帮助我们把记忆碎片,编织进一条更长的个人叙事:我是谁, 我要去哪里, 我为什么要去那里
童年的环境,往往早已在潜意识层面决定了一个人是否拥有“松弛感” 两条关键的反馈路径尤其重要 -
1. 对“犯错”的容忍度: 若外界的反馈让孩子把错误视为威胁和危险信号, 长期处在威胁检测的自证循环中,DMN被压抑,想象力匮乏的同时大脑永远处在错误修正的无线循环里, 一生都在“防御性优化”中生存
2. 对“无用时间”的允许: 不允许时间毫无意义地流逝(
但是“有意义”的定义永远是大人的定义... )DMN也会被抑制 于是你学会了过度警觉/快速执行/永远在证明自己“没有浪费时间”
长大后,这种人对所有外部的信号输入信号非常警觉, 往往成为了高效能、无趣的“任务机器”, 指哪打哪, 局限在对非常有限的各种人事物的解构中和无限的外部信号处理中. 但很难构建出比自己更大的东西
松弛感可能本质上是一种神经系统层面的安全感. 它让我们敢于“浪费”时间,也敢于犯错. 正如confidence coming from being comfortable. 是因为我们知道, 真正的成长往往就藏在那些“看似无用”的时刻里, 真正的精进来自于无数次被人群嘲的试错.
add: mansplaining在很多时候是性缩力, “给个交代男”就更是了, 望周知😭
12.75K
热门
排行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