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我的曾曾祖父足夠富有,可以送他的兒子們去法國讀書。但當他們在夏季假期回來時,他會讓他們像普通農民一樣在田裡辛勤勞作。
田間工作非常艱辛,真的很艱辛,他們當然抗議,但毫無用處。

7月17日 01:40
這是一個相當核心的「美國主義」概念,正在逐漸消退。
這似乎也不是一個黨派或「左-右」的問題。
在16或19歲時,挖溝是對你非常有益的這種精神似乎正在普遍快速消退。
艱辛的一部分源於你需要在非常短暫的農業季節內幾乎完成所有的工作。因此,你在夏天要承受極大的勞動,而在剩下的時間幾乎沒有任何事情可做。
我沒有任何關於手的統計數據,但我的一般印象是,那些(非常狹窄的富人圈子)把孩子送到國外讀書的塔塔爾人,在我所知道的情況下,幾乎100%都送到法國。
(而俄羅斯人則定期去德國)
或許,部分原因是更廣泛的奧斯曼/黎凡特文化空間的引力場。隨著奧斯曼高文化的法國化,文化上依賴的塔塔爾文化也隨之而變。
在那時,受過教育的塔塔爾人(在精神上)生活在與伊斯坦堡和開羅相同的文化空間中。
他們正在閱讀來自伊斯坦堡和開羅的新聞,關注伊斯坦堡和開羅的趨勢,如果他們認為法語在某種程度上是酷和重要的,那麼他們可能是從伊斯坦堡和開羅得知的。
這裡存在一個悖論:在所有西方大國中,法國對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和土耳其民族主義的敵意是最強的,
但是
沒有其他西方文化能像法國那樣,對突厥世界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和改造。
土耳其/突厥民族主義運動的實際迷因空間是*極其*高盧的,整個世界觀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據法國提供的心理模型塑造的。
(如果俄羅斯民族主義是德國民族主義的複製品,那麼土耳其民族主義則是法國民族主義的複製品)
因此,儘管許多塔塔爾知識分子的法國情結在回顧中可能顯得奇怪("每個受過教育的人都有兩個祖國:首先是自己的,然後是法國!"),但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奧斯曼世界的文化吸引力來解釋,而不是其他任何原因。
這也解釋了塔塔爾知識分子在早期土耳其共和國中所扮演的角色:他們能夠產生影響,因為他們與實際的政治和軍事精英講同樣的語言,而這種語言是法語,參考資料也是法語。
法國隱喻、雅各賓的傳說——這就是連結中伏爾加的文人和土耳其共和國統治者的因素,促進了他們的交流與文化聯繫
(在早期時期,這會是波斯語,但大約在1900年,情況發生了變化)
67.21K
熱門
排行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