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塞哥
19年入圈韭菜,沉迷Crypto無法自拔,數據分析,視頻聊專案 | B站:塞哥Web3 | 油管、小紅書視頻合輯:EvanCrypto17 | X 私信可能會被官方遮罩 | Telegram:EvanIs17 | 謝謝你的關注 ✨
兄弟們宣布個大事,小塞我也入職啦!
鑑於這篇 ERC-7943 的文章驚動了 Brickken 官方@Brickken ,他們公司的行銷負責人 TG 上私信問我有沒有興趣當他們的大使。
我再三考慮還是接了,所以很榮幸我能成為 Brickken 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中文區大使。
在接之前,我已經在網上完全調研了他們公司。Brickken 是一家位於西班牙巴塞羅那的公司,他們的聯創 @xaler2 上次在文章中也說了,就是 ERC-7943 的作者。
該公司是一家面向 B 端的 RWA 平台,簡單來說就是他們為企業級客戶提供 RWA 資產上鏈解決方案,並最終將 RWA 資產上鏈並做出交易平台交付給客戶。後續也有計劃推出自己的 RWA 資產市場。
目前 Brickken 已經成功將 3 億美元的資產上鏈,並擁有 3500w 美元的 TVL。這家公司已經發了 Token 叫 $BKN , 市值還比較小,大家可以關注一下。
可能 Brickken 在出 RWA 方案的過程中發現,很多 RWA 資產在代幣化的過程中有相似性,因此提出了 ERC-7943 這個標準。
我的工作也比較簡單,就是在推特及時為大家跟進 Brickken 、ERC-7943 的最新進度或者進行 RWA 的一些知識分享,大概頻率是一週一次,有機會我也會拍拍視頻。
如果中文區有興趣想做 RWA 項目的老闆,也可以找我對接。
除此之外,日常分享 Crypto 知識,拍攝投研視頻我也會繼續做,這兩者並不衝突~
所以 Congrats to me!Get 第一份圈內工作(算是吧)!
@Brickken @xaler2 @EdwMata


塞哥8月12日 11:20
《ETH 漲到 1w ?痴人說夢!—— 直到我看到這個提案》
“研究了 ERC-7943,我仿佛看到了 ERC-20、ERC-721 ‘先賢’的影子,ETH 或許真能借此上 1w,我必須拍一個視頻聊聊,太興奮了!”
這是我研究 ERC-7943 後給朋友的一句話。現在看來,由於內容晦澀難懂,且各種數字、提案、專業術語較多,以文字形式寫一篇文章較為合適,廢話不多說,直入主題。
下文大致有這麼幾塊內容:
1⃣以太坊提案基礎概念
2⃣ERC-7943 提案的內容
3⃣適合 RWA 資產合規上鏈的代幣標準
4⃣當下 RWA 資產上鏈使用的代幣標準
5⃣ERC-3643 與 ERC-7943 的詳細對比討論
6⃣我的奇思妙想
————————————————————
❓什麼是 ERC/EIP?(熟悉的朋友跳過)
EIP 全稱 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s (以太坊改進提案),就是允許任何人對以太坊進行改進提案(提意見)。可以是核心代碼層,也可以是應用層,總之你覺得以太坊哪裡需要改你就可以提,然後你的提案後面就會跟一個數字唯一標識。比如小塞我就可以提了一个 EIP-888。
但是否執行要經過以太坊社區多輪討論審核,例如我們經常聽說的以太坊升級就是根據不同的 EIP,對以太坊進行升級改進。
這是以太坊的 EIP 提案社區:
ERC 全稱 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 (以太坊意見徵求稿),則是 EIP 的一種形式,大家也能在上面的网站看到 ERC 專欄。簡單理解就是 ERC 專注在以太坊的應用改進上,使以太坊的應用更廣泛或者更方便。
——————————————————
❓什麼又是 ERC-20/721/1155?(熟悉的朋友跳過)
ERC-20/721/1155 就是上述的提案之一,那為什麼這幾個提案這麼重要?
ERC-20 定義了“同質化代幣”標準,說人話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發行很多數量的某個代幣,我們常見的代幣一大部分都是 ERC-20 形式的。比如 LINK、UNI、AAVE、Pepe 以及其他各種 meme 山寨幣,在以太坊都是以 ERC-20 形式存在的。
ERC-721 則是“非同質化代幣”標準,聽不懂?我換個名字你就明白了 —— NFT。就是這個代幣只能有一個,也就對應著只有一個人能持有這個東西。
ERC-1155有點難理解,簡單來說你用這個協議創造代幣,你可以指定你的代幣是 ERC-20 還是 ERC-721 ,並且還支持“批量”的功能,因為上述兩種代幣只能進行單筆轉帳(並不是本輪討論的重點)。
——————————————————
了解了上述基礎信息,我們進入正題:
❓‼️什麼是 ERC-7943?
原提案在這:
ERC-7943: uRWA - Universal Real World Asset Interface,An interface for common base tokens defining compliance checks, transfer controls, and enforcement actions for Real World Assets (RWAs).
翻譯過來 ERC-7943 是一種通用的 RWA 資產類型。
是一種符合合規檢查、轉帳可控、甚至強制執行的代幣。
講人話就是可以將任意資產以該代幣形式上鏈,但是該代幣有了被監管/管控的功能。
該提案由 @xaler2 在 5 月提出的,這老哥是 OpenZeppelin @OpenZeppelin 敲代碼的,熟悉這個組織的或者寫過智能合約代碼都知道,該組織就提供了 ERC-20/721/1155 的標準代碼庫,在以太坊技術圈很有名。因此這老哥的技術能力應該毋庸置疑。
同時這老哥也是 Brickken @Brickken 的 Co-founder,這個公司是專門做 RWA 的。ERC-7943 提案該公司也在做支持。
——————————————————
❓ERC-7943 到哪一步了?
首先我們要了解正常的 ERC 提案上線要經歷的步驟:
1) 提案起草 Draft:社區成員起草詳細提案與代碼
2)審查階段 Review:由社區人員與核心開發商量能否上線、怎麼改進,最後形成一個社區都沒啥異議更加標準的提案或者打回。
3)確認時間 Last Call:最後 14 天,大家再 Review 還有什麼問題不。
4)最終上線:上線以太坊測試網、主網,提供該標準的代碼。
ERC-7943,7 月 31 日進入了 2 階段,這是決定 ERC 是否上線的決定階段,過了就基本上了,過不了就寄了,這個階段往往看以太坊社區對於這個 ERC 的共識強不強,異議多不多,還有其他安全性,標準性問題,通常會持續 2 個月到 2 年不等,看社區的支持程度。
以太坊社區關於 ERC-7943 主要的討論在
ethereum-magicians :
還有 github 的代碼庫:
目前在 ethereum-magicians 有一個爭議,該提案與之前 ERC-3643 的衝突比較大,因為這兩者的代幣類標準都是面向 RWA 的,開發者進行了激烈的辯論,所以我在下文總結了一下目前適合 RWA 資產的 ERC 代幣標準的區別。
——————————————————
✅ 關於 RWA 資產上鏈拓展內容、自我觀點與想法
下述內容是我認為適合做 RWA 上鏈的代幣形式,關於 ERC-3535、ERC-3643、ERC-7943、ERC-1400、ERC-2222 的討論都為個人觀點,並非客觀。首先我們通過這個表格了解一下各個標準的內容以及各自的特色(參考了 GPT)
通過上述表格與參考菠菜 @bocaibocai_ 與孟岩老師 @myanTokenGeek 的代碼和文章:
個人認為,ERC-3525 雖在代幣形式層面契合部分複雜情況下的 RWA ,但缺少強調合規層面的管控;
ERC-1400 則專門針對證券類型代幣的標準;
ERC-2222 則擁有收益派發功能;
以上標準都缺少 RWA 的“大一統”特性,RWA,Real World Assets,應一個標準盡可能地支持更多現實類型資產,並要附帶強制合規功能。監管方要的是絕對控制,這也是我認為 Ondo 為什麼要做‘機房鏈’。
所以如今 ERC-3643 被 SEC 主席點名。
從兩邊的提案與代碼,我認為 ERC-7943 更像是 3643 的簡潔版本,ERC-7943 重點強調“合規”功能,對任意 RWA 資產類型都交由引用的人重新設計“個性化 RWA 資產功能”的函數。
因此 ERC-7943 也命名為 uRWA - Universal Real World Asset Interface,通用 RWA 資產接口。
說人話就是 ERC-7963 僅僅設計了凍結、強制轉移、白名單等功能,其他想生息或者拆分,再寫函數表示即可。
你可以在此基礎上發放股息,或者添加任何你想要的 RWA 資產功能,ERC-7943 僅提供了“合規”功能。
“我給了你合規的鑰匙,你想開哪個 RWA 資產的抽屜?”
——————————————————
🆚接下來我會再詳細討論 ERC-3643 與 ERC-7963 的差別,以讓我們更好理解這兩類資產類型的區別(完全個人觀點)
我們直接拉底層函數看看。
ERC-3643 可以實現 ERC-7943 目前的所有功能,而且擁有一個 OnchainID 的 ID 指到一個身份認證的合約,來實現 KYC 實名功能。這個合約它存儲並管理用戶的身份信息、權限、驗證數據等。
但 ERC-7943 在設計時捨棄了 KYC 的功能,作者 @xaler2 認為 3643 不夠簡潔, KYC 並不是 RWA 資產的必須選項,如有需要可再繼承類添加相應功能,具體的他舉了 Promissory notes 資產與政府 RWA 項目。
詳見:
因此他將很多 ERC-3643 中的 MUST 變為了 Maybe,放出很多自定義的功能。
僅僅編寫了“強制轉帳”、“凍結地址”、“獲取凍結地址的代幣數量”、“轉帳權限”、“白名單”。
但 ERC-3643 的編寫者認為,不用為小眾的 RWA 資產考慮。總之都有點要吵起來的意思,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
✅最終的我的看法還是:
ERC-7943 更簡潔,面向範圍更大,ERC-3643 更細緻,但相對來說面窄了一點點。同時討論區有一個律師發表了意見,很多國家的法律對於 OnchainID 這種將身份信息放在鏈上不太友好。
因此從技術上來看,我個人是偏向支持 ERC-7943 的。
但誠然,ERC-7943 還在早期,還有很多需要以太坊社區成員討論。
而 ERC-3643 已經形成標準,且運行很久了,已經有了該標準的組織 @ERC3643Org ,並已得到了很多機構的支持,也被 SEC 主席點名了。
——————————————————
⬇️當下 RWA 資產在鏈上的主要代幣化流通形式是什麼樣的?
通過 的數據我們可以看見,目前主流的 RWA 資產在鏈上都是以基礎 ERC-20 + 自定義擴展功能實現的。
因此 ERC-3643 好像在 RWA 中應用也沒想像的那麼廣,畢竟目前的主流資產都沒有採用其方案,只有一小撮人達成共識用了,背後還是好幾家的公司在推進。所以不能說 ERC-7943 沒有機會 flip。
———————————————————
✅如果你看到這,那我們回到開始的話題,我為什麼興奮?
最近 ETH 價格大家有目共睹,但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有討論,漲是好事你好我好大家好,但這樣漲是不健康的:
以太坊的上漲應該是生態的繁榮帶來 ETH 的燃燒/通縮/緊缺,我們細數過去我聽說/見過的牛市:
17 年 ICO 牛市,ERC-20 代幣標準上線,萬物上鏈,齊刷刷拉盤。
20-21 年 Defi + NFT,新的敘事與資產類型爆火(ERC-721 18 年就上線了,但 21 年炒火了)
我們發現每一輪牛市都會有一種資產類型的代幣會火,甚至去年比特幣銘文那一波也是新的資產類型。
參考歷史,新的代幣類型很大概率會成為以太坊本輪牛市下一階段的主題,畢竟就像 @HAZENLEE_ 所說,“你不會真指著華爾街拿真金白銀拉到高點給你解套呢?”
而為什麼是 RWA 代幣類型,或者說概率很大?我們能從種種跡象看出以太坊將在這輪周期會主走 RWA 敘事:
V 神已經將以太坊從“世界計算機”改口為“世界金融賬本”
Ethereum 上線從未宕機,Tom Lee 說它很適合做金融產品層,因此瘋狂 CX 華爾街。
類似 Robinhood 這樣的大機構在以太坊生態上建立 RWA 資產(我沒找到Robinhood 在 Arbitrum 上用的什麼代幣類型,有懂的可以探討一下)
等等等等......
所以不僅我認為,很多人也認為 RWA 將會是這輪牛市的主旋律,也會是區塊鏈走向 Mass Adoption 的第一大步。
但我一直苦於普通人根本沒有參與 RWA 的點來吃上紅利,而恰好,這個時間段出現了 ERC-7943,現在看下來,或許真是一個突破口。
——————————————————
⬇️下面再說點我的臆想:
因為ERC-7943 夠 Universal,夠簡潔,而且比 ERC-3643 更容易做出來,且更被容易包裝成合規“RWA”概念。
小塞我期待的其實不是股票上鏈、不是債券上鏈,更不是什么房地產碳信用上鏈,我期待的是舅舅家的椅子也能上鏈,那種 fomo 才是狂暴大牛應有的東西。目前來看 ERC-7943 可以做到,也能講出好聽的故事。
但冷靜理性地想想,若 ERC-7943 能火,那背後肯定有無數華爾街、陰謀集團的操盤,他們要看上該代幣類型才行。
——————————————————
✅So,倘若,萬一,如果這個代幣類型真火了,我們普通人有哪些機會?
首當其衝,肯定是第一個應用 ERC-7943 的代幣,那時候不管你是什麼 RWA(股票債券那種就算了,與真實價格錨定)一定要那種含糊不清的,越抽象越好,比如某某不入流公司的收益憑證,某個荒郊野嶺的屬地權。
然後,就是該類型資產的交易所,那是一级市場玩家應該關注的。
目前我就想到這兩種方式可以參與。
剩下的內容要掛圖,繼續寫在 Thread 裡⬇️




36.96K
好久不寫投研,寫了就被抄襲😅
@CoinRank_io 又不是不給你們用,最起碼提一嘴哥們啊虧我激動地翻到作者簡介,還以為是我呢
哥們凌晨出差機場研究 EIP 論壇,看各個 ERC 提案對比,看底層代碼函數,寫文畫圖。
你們可倒好, “GPT 幫我總結一下”就成自己的了,佩服!


塞哥8月12日 11:20
《ETH 漲到 1w ?痴人說夢!—— 直到我看到這個提案》
“研究了 ERC-7943,我仿佛看到了 ERC-20、ERC-721 ‘先賢’的影子,ETH 或許真能借此上 1w,我必須拍一個視頻聊聊,太興奮了!”
這是我研究 ERC-7943 後給朋友的一句話。現在看來,由於內容晦澀難懂,且各種數字、提案、專業術語較多,以文字形式寫一篇文章較為合適,廢話不多說,直入主題。
下文大致有這麼幾塊內容:
1⃣以太坊提案基礎概念
2⃣ERC-7943 提案的內容
3⃣適合 RWA 資產合規上鏈的代幣標準
4⃣當下 RWA 資產上鏈使用的代幣標準
5⃣ERC-3643 與 ERC-7943 的詳細對比討論
6⃣我的奇思妙想
————————————————————
❓什麼是 ERC/EIP?(熟悉的朋友跳過)
EIP 全稱 Ethereum Improvement Proposals (以太坊改進提案),就是允許任何人對以太坊進行改進提案(提意見)。可以是核心代碼層,也可以是應用層,總之你覺得以太坊哪裡需要改你就可以提,然後你的提案後面就會跟一個數字唯一標識。比如小塞我就可以提了一个 EIP-888。
但是否執行要經過以太坊社區多輪討論審核,例如我們經常聽說的以太坊升級就是根據不同的 EIP,對以太坊進行升級改進。
這是以太坊的 EIP 提案社區:
ERC 全稱 Ethereum Request For Comment (以太坊意見徵求稿),則是 EIP 的一種形式,大家也能在上面的网站看到 ERC 專欄。簡單理解就是 ERC 專注在以太坊的應用改進上,使以太坊的應用更廣泛或者更方便。
——————————————————
❓什麼又是 ERC-20/721/1155?(熟悉的朋友跳過)
ERC-20/721/1155 就是上述的提案之一,那為什麼這幾個提案這麼重要?
ERC-20 定義了“同質化代幣”標準,說人話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在以太坊發行很多數量的某個代幣,我們常見的代幣一大部分都是 ERC-20 形式的。比如 LINK、UNI、AAVE、Pepe 以及其他各種 meme 山寨幣,在以太坊都是以 ERC-20 形式存在的。
ERC-721 則是“非同質化代幣”標準,聽不懂?我換個名字你就明白了 —— NFT。就是這個代幣只能有一個,也就對應著只有一個人能持有這個東西。
ERC-1155有點難理解,簡單來說你用這個協議創造代幣,你可以指定你的代幣是 ERC-20 還是 ERC-721 ,並且還支持“批量”的功能,因為上述兩種代幣只能進行單筆轉帳(並不是本輪討論的重點)。
——————————————————
了解了上述基礎信息,我們進入正題:
❓‼️什麼是 ERC-7943?
原提案在這:
ERC-7943: uRWA - Universal Real World Asset Interface,An interface for common base tokens defining compliance checks, transfer controls, and enforcement actions for Real World Assets (RWAs).
翻譯過來 ERC-7943 是一種通用的 RWA 資產類型。
是一種符合合規檢查、轉帳可控、甚至強制執行的代幣。
講人話就是可以將任意資產以該代幣形式上鏈,但是該代幣有了被監管/管控的功能。
該提案由 @xaler2 在 5 月提出的,這老哥是 OpenZeppelin @OpenZeppelin 敲代碼的,熟悉這個組織的或者寫過智能合約代碼都知道,該組織就提供了 ERC-20/721/1155 的標準代碼庫,在以太坊技術圈很有名。因此這老哥的技術能力應該毋庸置疑。
同時這老哥也是 Brickken @Brickken 的 Co-founder,這個公司是專門做 RWA 的。ERC-7943 提案該公司也在做支持。
——————————————————
❓ERC-7943 到哪一步了?
首先我們要了解正常的 ERC 提案上線要經歷的步驟:
1) 提案起草 Draft:社區成員起草詳細提案與代碼
2)審查階段 Review:由社區人員與核心開發商量能否上線、怎麼改進,最後形成一個社區都沒啥異議更加標準的提案或者打回。
3)確認時間 Last Call:最後 14 天,大家再 Review 還有什麼問題不。
4)最終上線:上線以太坊測試網、主網,提供該標準的代碼。
ERC-7943,7 月 31 日進入了 2 階段,這是決定 ERC 是否上線的決定階段,過了就基本上了,過不了就寄了,這個階段往往看以太坊社區對於這個 ERC 的共識強不強,異議多不多,還有其他安全性,標準性問題,通常會持續 2 個月到 2 年不等,看社區的支持程度。
以太坊社區關於 ERC-7943 主要的討論在
ethereum-magicians :
還有 github 的代碼庫:
目前在 ethereum-magicians 有一個爭議,該提案與之前 ERC-3643 的衝突比較大,因為這兩者的代幣類標準都是面向 RWA 的,開發者進行了激烈的辯論,所以我在下文總結了一下目前適合 RWA 資產的 ERC 代幣標準的區別。
——————————————————
✅ 關於 RWA 資產上鏈拓展內容、自我觀點與想法
下述內容是我認為適合做 RWA 上鏈的代幣形式,關於 ERC-3535、ERC-3643、ERC-7943、ERC-1400、ERC-2222 的討論都為個人觀點,並非客觀。首先我們通過這個表格了解一下各個標準的內容以及各自的特色(參考了 GPT)
通過上述表格與參考菠菜 @bocaibocai_ 與孟岩老師 @myanTokenGeek 的代碼和文章:
個人認為,ERC-3525 雖在代幣形式層面契合部分複雜情況下的 RWA ,但缺少強調合規層面的管控;
ERC-1400 則專門針對證券類型代幣的標準;
ERC-2222 則擁有收益派發功能;
以上標準都缺少 RWA 的“大一統”特性,RWA,Real World Assets,應一個標準盡可能地支持更多現實類型資產,並要附帶強制合規功能。監管方要的是絕對控制,這也是我認為 Ondo 為什麼要做‘機房鏈’。
所以如今 ERC-3643 被 SEC 主席點名。
從兩邊的提案與代碼,我認為 ERC-7943 更像是 3643 的簡潔版本,ERC-7943 重點強調“合規”功能,對任意 RWA 資產類型都交由引用的人重新設計“個性化 RWA 資產功能”的函數。
因此 ERC-7943 也命名為 uRWA - Universal Real World Asset Interface,通用 RWA 資產接口。
說人話就是 ERC-7963 僅僅設計了凍結、強制轉移、白名單等功能,其他想生息或者拆分,再寫函數表示即可。
你可以在此基礎上發放股息,或者添加任何你想要的 RWA 資產功能,ERC-7943 僅提供了“合規”功能。
“我給了你合規的鑰匙,你想開哪個 RWA 資產的抽屜?”
——————————————————
🆚接下來我會再詳細討論 ERC-3643 與 ERC-7963 的差別,以讓我們更好理解這兩類資產類型的區別(完全個人觀點)
我們直接拉底層函數看看。
ERC-3643 可以實現 ERC-7943 目前的所有功能,而且擁有一個 OnchainID 的 ID 指到一個身份認證的合約,來實現 KYC 實名功能。這個合約它存儲並管理用戶的身份信息、權限、驗證數據等。
但 ERC-7943 在設計時捨棄了 KYC 的功能,作者 @xaler2 認為 3643 不夠簡潔, KYC 並不是 RWA 資產的必須選項,如有需要可再繼承類添加相應功能,具體的他舉了 Promissory notes 資產與政府 RWA 項目。
詳見:
因此他將很多 ERC-3643 中的 MUST 變為了 Maybe,放出很多自定義的功能。
僅僅編寫了“強制轉帳”、“凍結地址”、“獲取凍結地址的代幣數量”、“轉帳權限”、“白名單”。
但 ERC-3643 的編寫者認為,不用為小眾的 RWA 資產考慮。總之都有點要吵起來的意思,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
✅最終的我的看法還是:
ERC-7943 更簡潔,面向範圍更大,ERC-3643 更細緻,但相對來說面窄了一點點。同時討論區有一個律師發表了意見,很多國家的法律對於 OnchainID 這種將身份信息放在鏈上不太友好。
因此從技術上來看,我個人是偏向支持 ERC-7943 的。
但誠然,ERC-7943 還在早期,還有很多需要以太坊社區成員討論。
而 ERC-3643 已經形成標準,且運行很久了,已經有了該標準的組織 @ERC3643Org ,並已得到了很多機構的支持,也被 SEC 主席點名了。
——————————————————
⬇️當下 RWA 資產在鏈上的主要代幣化流通形式是什麼樣的?
通過 的數據我們可以看見,目前主流的 RWA 資產在鏈上都是以基礎 ERC-20 + 自定義擴展功能實現的。
因此 ERC-3643 好像在 RWA 中應用也沒想像的那麼廣,畢竟目前的主流資產都沒有採用其方案,只有一小撮人達成共識用了,背後還是好幾家的公司在推進。所以不能說 ERC-7943 沒有機會 flip。
———————————————————
✅如果你看到這,那我們回到開始的話題,我為什麼興奮?
最近 ETH 價格大家有目共睹,但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就有討論,漲是好事你好我好大家好,但這樣漲是不健康的:
以太坊的上漲應該是生態的繁榮帶來 ETH 的燃燒/通縮/緊缺,我們細數過去我聽說/見過的牛市:
17 年 ICO 牛市,ERC-20 代幣標準上線,萬物上鏈,齊刷刷拉盤。
20-21 年 Defi + NFT,新的敘事與資產類型爆火(ERC-721 18 年就上線了,但 21 年炒火了)
我們發現每一輪牛市都會有一種資產類型的代幣會火,甚至去年比特幣銘文那一波也是新的資產類型。
參考歷史,新的代幣類型很大概率會成為以太坊本輪牛市下一階段的主題,畢竟就像 @HAZENLEE_ 所說,“你不會真指著華爾街拿真金白銀拉到高點給你解套呢?”
而為什麼是 RWA 代幣類型,或者說概率很大?我們能從種種跡象看出以太坊將在這輪周期會主走 RWA 敘事:
V 神已經將以太坊從“世界計算機”改口為“世界金融賬本”
Ethereum 上線從未宕機,Tom Lee 說它很適合做金融產品層,因此瘋狂 CX 華爾街。
類似 Robinhood 這樣的大機構在以太坊生態上建立 RWA 資產(我沒找到Robinhood 在 Arbitrum 上用的什麼代幣類型,有懂的可以探討一下)
等等等等......
所以不僅我認為,很多人也認為 RWA 將會是這輪牛市的主旋律,也會是區塊鏈走向 Mass Adoption 的第一大步。
但我一直苦於普通人根本沒有參與 RWA 的點來吃上紅利,而恰好,這個時間段出現了 ERC-7943,現在看下來,或許真是一個突破口。
——————————————————
⬇️下面再說點我的臆想:
因為ERC-7943 夠 Universal,夠簡潔,而且比 ERC-3643 更容易做出來,且更被容易包裝成合規“RWA”概念。
小塞我期待的其實不是股票上鏈、不是債券上鏈,更不是什么房地產碳信用上鏈,我期待的是舅舅家的椅子也能上鏈,那種 fomo 才是狂暴大牛應有的東西。目前來看 ERC-7943 可以做到,也能講出好聽的故事。
但冷靜理性地想想,若 ERC-7943 能火,那背後肯定有無數華爾街、陰謀集團的操盤,他們要看上該代幣類型才行。
——————————————————
✅So,倘若,萬一,如果這個代幣類型真火了,我們普通人有哪些機會?
首當其衝,肯定是第一個應用 ERC-7943 的代幣,那時候不管你是什麼 RWA(股票債券那種就算了,與真實價格錨定)一定要那種含糊不清的,越抽象越好,比如某某不入流公司的收益憑證,某個荒郊野嶺的屬地權。
然後,就是該類型資產的交易所,那是一级市場玩家應該關注的。
目前我就想到這兩種方式可以參與。
剩下的內容要掛圖,繼續寫在 Thread 裡⬇️




19K
傳統行業 —— 根據你的盈利水準和所處賽道進行合理估值,連續三年盈利可上市IPO融資。
幣圈 —— 根據攢局人的能量進行融資,腦袋一拍就是估值,專案可以不賺錢,上所賣幣賺錢就行了。

Viki_Nan.mp32025年7月28日
【Web3 VC的融資和估值是怎麼來的? 】
你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同樣是融資1千萬美元的專案,有的估值是1個億,有的估值是2個億?
你有沒有疑惑過,影響web3專案融資額和估值關係的變數有哪些?
為什麼有的專案能把估值抬到天上,但TGE之後便一路破發; 而有的項目無人在意悄悄低開,卻能連續好幾天漲服眾人?
在一個VC專案中——專案方做局,VC打錢,交易所上幣,散戶接盤👉這四方力量,究竟是如何博弈的?
————————————————
上面這些問題也是我面對VC幣一直以來的困惑🤔——對於web3專案,多少錢的融資應該對應多少錢的估值呢?
於是,我根據rootdata上所有可查詢的數據,匯總了615個專案的融資額和估值,整理成了一張詳細的表格,並對其中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 先說最最核心的數據結論:600多個專案的「估值/融資總額」倍數的中位數是10,平均數是12,這是最核心的benchmark,也是我認為最有參考價值的數據。
這意味著,普遍而言,當一個 Web3 項目獲得 1 千萬美元的 VC 融資時,其在融資階段被認可的估值通常在 1 億美元左右。
對於我們普通散戶投資者來說,這個數位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它提供了一個快速判斷專案估值是否“普遍合理”的尺規。 如果你看到一個專案以遠超這個平均水準的倍數進行融資(比如 1 千萬融資,估值卻是 2 億甚至 3 億),那麼你就需要提高警惕了。 這可能預示著專案估值存在泡沫,或者早期投資者對項目未來 FDV 的期望被過度推高,從而增加了你作為二級市場接盤方的風險。
————————————————
接下來是正文部分,首先長文預警⚠️本文將會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方法論:研究這個數據的原因和意義是什麼
2️⃣數據來源
3️⃣數據的分析與解讀:融資額和估值的相關性,“估值/融資”的平均數&中位數,不同的融資輪次、融資金額、融資年份對“估值/融資”的影響
4️⃣不同市場環境下,專案方、VC、交易所、普通投資者的關係推演
5️⃣結論:數據的參考意義和不足之處
————————————————
🟢 【第一部分:方法論】🟢(有點長,但是建議閱讀)
傳統的風險投資模式中,融資額與估值的關係清晰明瞭。 一個項目獲得 X 金額的融資,對應的投后估值是 Y,那麼 VC 理論上獲得的股權比例便是 X/Y。 這個股權比例在傳統公司中通常是透明的、受法律約束的,並被記錄在Cap Table中。 它的高低,主要取決於:
-專案自身的吸引力與潛力: 專案的技術創新、市場規模、團隊背景等。
-專案方的議價能力: 如果專案受到眾多 VC 追捧,專案方自然有更強的議價權,能以更高估值出讓更少股權。
-專案所處的階段: 早期項目風險高,估值模型可能基於未來預測如現金流折現,可能出讓更多股權; 而後期專案有營收和用戶基礎,估值更為成熟和穩定。
-市場環境: 牛市下整體估值水準會更高。
然而,當我們將目光轉向加密貨幣領域,情況則變得截然不同,且更為複雜。 傳統的估值邏輯和「融資額/估值 = 持幣比例」這一等式,在這裡面臨著巨大的變形 👇
✅ 加密貨幣領域與傳統 VC 投資的巨大區別
在 Web3 投資中,存在以下幾個關鍵區別,使得簡單套用傳統估值邏輯變得困難重重:
1️⃣持幣比例與代幣經濟學的高度不透明性:
-與傳統股權的 Cap Table 不同,Web3 專案的代幣初始分配比例以及詳細的解鎖和鎖倉時程表,往往不是強制公開或完全透明的。
-模糊用途的代幣儲備(如“生態系統基金”或“社區基金”)的最終分配和使用缺乏明確監管,為專案方和早期投資者提供了操作空間,使得 VC 實際獲得的“有效持幣比例”可能遠超其名義上的“融資額/估值”比例。
-代幣供應量也可能是動態變化的(通脹/通縮),進一步增加了不確定性。
2️⃣估值邏輯的多元與彈性:
-Web3 專案的估值,除了傳統方法,還深度依賴於代幣經濟模型、社區規模與活躍度、網路效應、賽道熱度以及市場情緒。
-很多時候,估值並非嚴格基於專案的實際情況或現金流,而更像是一種【需求定價法】❗️即根據專案方“希望融到多少錢”和 VC “預期賺多少倍”來倒推。
特別是在牛市中,專案方和 VC 有【動機】和【機會】合謀,可能以“退出時的流動性和預期回報”為基準來倒推當前的估值,而不是反過來根據正常的實際成本和持幣比例來定價。 這使得估值更像是TGE時 FDV的一個「預期錨點」。。
3️⃣信息不對稱與監管滯後:
Web3 領域缺乏成熟、統一的監管框架和強制性資訊披露要求。 這導致資訊高度不對稱,專案方和 VC 擁有遠超普通散戶的信息優勢。 這為專案方和 VC 利用規則彈性、進行利益最大化的操作提供了土壤。
✅ 那麼,「估值/融資比例」在 Web3 領域有何實際意義?
儘管存在上述複雜性,「估值/融資比例」在加密貨幣領域仍然具有橫向對比意義和指導價值:
1️⃣衡量市場預期:
它成為了專案 TGE 后,市場判斷其 FDV 是否合理或破發的一個重要參照基準。
2️⃣揭示 VC 的稀釋成本
從 VC 角度看,這個比例顯示了他們在「紙面估值」上為獲得相應代幣份額所付出的「稀釋成本」。 比例越高,意味著他們在名義上獲得的代幣份額越少。
然而,這種名義上的稀釋,可能掩蓋了 VC 通過其他管道(如額外代幣分配、優惠條款)獲得的實際利益,使得他們的“有效持幣比例”可能高於名義值。 研究這個比例,有助於我們推測 VC 和專案方之間是否存在這樣的「隱性交易」。
3️⃣洞察市場情緒與行業泡沫:
通過對大量項目數據的分析,這個比例的平均值和中位數(10-12),可以作為當前市場環境下Web3專案普遍估值水準的 benchmark。
當個別專案的該比例顯著高於行業均值時,這應該成為一個強烈的警示信號。 它可能預示著過度炒作、估值泡沫,以及專案方和早期 VC 存在高度一致的“推高估值、高位出貨”的短期動機,將巨大的風險轉嫁給後續的二級市場散戶投資者。
————————————————
🟢 【第二部分:數據來源】🟢(可以跳過😂)
為了深入分析 Web3 專案的融資與估值關係,本文的數據均來源於 @RootDataCrypto 。
【數據收集方式與範圍】
-手動收集: 鑒於 RootData 網站 API 介面的高昂費用,本次數據收集工作完全通過純手動方式完成(電子乞丐實錘了😢)。 這保證了對每個項目數據的審閱,但也意味著收集過程耗時較長。
-篩選標準:
1️⃣以「估值」為核心篩選條件: 本研究主要關注融資額與估值的關係,因此只收集了所有在 RootData 上公開披露了具體估值金額的專案。
2️⃣剔除無效數據:融資金額非明確數位: 排除了那些融資金額未公開、或未披露具體數位(如“數百萬美元”、“未公開”)的專案。 面向普通投資者的融資輪次: 剔除了 IDO、Public Sale等直接面向普通投資者的融資輪次。
-數據處理邏輯:
1️⃣總融資金額的計算: 對於每個專案,其總融資金額是將其所有 VC 融資輪次(種子輪、A 輪、B 輪等)的融資金額進行加總。
2️⃣估值的選取: 為了盡可能反映專案在某一時點的最新機構認可估值,我們統一選取了專案有記錄的最後一輪估值數據。
【數據的局限性與權衡】
需要明確指出的是,儘管付出了大量努力進行數據收集與篩選,但受限於以下因素,本次研究的數據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手動收集的潛在誤差: 個別項目數據可能存在偏誤,儘管已盡力核對,但未能進行從頭到尾的完整校對。
-數據時效性與公開性: 並非所有專案的估值和融資細節都完全公開。 部分專案的最新融資資訊可能尚未被收錄或披露不詳。
-未統計 TGE FDV 數據: 本研究的核心分析基於 VC 融資階段的估值數據,尚未獲取專案 TGE 當日的 FDV 數據進行更進一步的對比和驗證。 這將是未來研究的方向( Flag 🚩 +1)。
————————————————
🟢 【第三部分:數據的分析與解讀】 🟢
✅ 【融資額和估值的相關性】
圖表⃣ 1️:散點圖:融資總額與估值金額的相關性(對數刻度)
【數據結論】:
⭕️ 總融資金額與最後一次估值金額的相關係數: 0.80
⭕️ 結論: 相關係數接近 1 表示強正相關,意味著融資金額越大,估值金額也傾向於越大,這符合投資的普遍邏輯。
一些專案可能用相對較少的融資額獲得了較高的估值(點位於平均趨勢線上方),而另一些專案則可能需要更多的融資額才能達到類似的估值(點位於平均趨勢線下方)。 這種分散性正是我們後續深入探討的「估值」融資比例」的意義所在。
✅ 【“估值/融資”倍數的分佈以及平均數&中位數】
圖表⃣ 2️3️⃣:不同檔位的“估值/融資”的項目數量(直方圖和餅圖)
【數據結論】:
⭕️ “估值/融資比例”的平均值: 12.36;
“估值/融資比例”的中位數: 10.00
⭕️ 大部分專案的估值/融資倍數都集中在5-10檔位(211個專案,佔34.3%)和10-15檔位(183個專案,佔29.8%)。
⭕️ 約85%的專案,「估值/融資倍數」小於20倍。
【深入解讀】:
-中位數 10.00 :意味著一半的專案其估值是融資額的 10 倍或以下,而平均數 12.36 則略高,表明存在少數極端高估值的專案拉高了平均值。
-64%的專案集中在 5-15 倍區間:這說明 Web3 VC 投資多數專案在融資階段仍會遵循一定的市場共識,避免過於離譜的估值。 這個區間可能被視為市場在專案吸引力與 VC 風險回報之間找到的平衡點。
-約 85% 專案小於 20 倍:這間接說明瞭,對於散戶而言,如果看到一個專案“估值/融資比例”超過 20 倍,可能需要極其謹慎⭕️因為這已遠超行業普遍水準,要麼專案擁有顛覆性潛力,要麼存在嚴重的估值泡沫,或者 VC 的實際利益並非我們表面看到的那麼簡單(划重點)⭕️。
✅ 【融資金額對“估值/融資”倍數的影響】
圖表⃣ 4️:不同融資金額下的加權平均「估值/融資」倍數(表格,反映該檔位總資本的效率)
圖表⃣ 5️:不同融資金額下「估值/融資」的平均數與中位數 (兩個柱狀圖)
【數據結論】:
加權平均: 0-100 萬美元檔位和 6000 萬-1 億美元檔位的加權平均倍數顯著高於其他檔位。 1 億-3 億美元檔位也相對較高,位列第三。
平均數與中位數: 0-100 萬美元檔位同樣在平均數和中位數上遠超其他所有檔位。 6000 萬-1 億美元檔位在平均數和中位數上也表現突出。 其他大多數檔位的平均數和中位數都集中在 10-12 左右。
【解讀】:
⭕️0-100 萬美元檔位(極早期專案,高倍數領跑):
無論從加權平均、平均數還是中位數來看,這個最小融資檔位的“估值/融資”倍數都表現出最顯著的膨脹。
此時專案僅有概念、白皮書或極早期原型,風險最高。 但如果成功,回報潛力也最大,因此投資者願意接受更高的「估值溢價」。。 (但需要注意,0-100萬融資的專案有許多都並沒有發幣,參考價值有限)
⭕️6000 萬-1 億美元檔位(中後期衝刺,估值次高):
這個檔位在加權平均、平均數和中位數上均表現出較高的估值倍數,僅次於極早期。
這一類專案在各自賽道中已嶄露頭角,具備成為“明星專案”的潛力,吸引了更多機構投資者的關注和競爭,從而推高了估值倍數。 投資者可能看重其即將爆發的增長潛力和接近退出(TGE)的臨近性,願意支付較高的溢價。
⭕️1 億-3 億美元檔位(大型項目,穩健且高位):
這個檔位在加權平均倍數中位列第三高,且總融資額和總估值規模都非常龐大。
達到這一規模的專案通常已是各自賽道的頭部玩家,具備成為“獨角獸”的潛力。 投資這類專案,除了財務回報,可能還伴隨著戰略佈局、生態合作等考量,吸引了更多傳統機構或戰略投資者入場,他們對估值倍數的接受度可能更高。
⭕️3 億美元以上檔位(巨無霸專案,估值趨於理性):
這個最高融資檔位的加權平均倍數反而相對居中(11.03)。
達到如此大規模融資的專案,通常已經非常成熟,此時估值可能更接近傳統企業的理性估值方法,注重項目的現金流、用戶規模等硬性指標。 投資這類巨型專案的 VC 或後期投資者可能更注重投資的確定性和風險控制,對估值倍數的期望更為穩健。
——👇圖片太多,剩下的見下一個thread👇——




1.54K
熱門
排行
收藏
鏈上熱點
X 熱門榜
近期融資
最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