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ℝ𝕦𝕓𝕚𝕜𝕤
研究、DeFi 和經濟設計
在項目中出現了一個新的敘事。
"TGE即將來臨。我們將推出這個代幣。這是我們的代幣經濟學。沒有風投,沒有內部人,只有社區,等等。"
---
為什麼這個推銷有效?
項目在2023年和2024年學到了一個艱難的教訓,當許多早期代幣在內部人懸崖到期的瞬間崩潰。@HyperliquidX 翻轉了這一局面。它首先推出了一個運行中的永久去中心化交易所,跳過了預售分配,並將28%的供應量直接空投給用戶。在兩個月內,這次空投的紙面價值超過了70億美元,日交易量達到13.9億美元,迫使那些觀望的資金在市場上購買,而不是以折扣價購買。這個案例證明,真正的產品加上公平的發行可以在沒有風險支持的情況下製造需求。
---
“僅社區”發行有什麼好處?是的,它們有:
• 收入資金流動性:Hyperliquid將交易費用路由到回購錢包,創造持續的買入支持。
• 明確的實用性:該代幣用於隨著使用量的增加來擴大需求。
• 透明的所有權:沒有壓低早期交易的風投壓力。
當這三個要素協同運作時,該代幣成為協議的現金流管道。
---
我在這個敘事中看到了一個問題。為什麼?
太多團隊複製了口號卻沒有複製實質。在AI代理的繁榮中,大多數代理代幣平均僅存活了17天,失敗模式很簡單:
• 沒有粘性產品 → 沒有外部現金流。
• 代幣的實用性僅限於“數字上升” → 一旦炒作消退,需求崩潰。
• 供應仍按計劃膨脹 → 價格正在下跌。
---
不對齊的經濟學也會摧毀真正的產品。
我在說什麼?
如果分配不均,運行中的應用程序是不夠的。過大的團隊或顧問份額、無限膨脹的發行或沒有燒毀抵消會消除信任並擠壓長期持有者。自2020年以來推出的90%的代幣現在的交易價格低於上市價格,這主要歸因於激勵設計不良。這就是為什麼在我信任任何銷售NO VC敘事的項目之前,我會考慮多個因素。
---
在你支持“無風投”發行之前的檢查清單
1. 收入引擎:該協議能否在足夠大的市場中賺取費用?
2. 代幣消耗:用戶是否需要該代幣來訪問該收入或服務?
3. 供應節奏:發行是否與預期活動相匹配,並有明確的上限和透明的解鎖?
4. 上市後流動性計劃:費用、回購或消耗,將價值回收進流通。
5. 自適應治理:一旦市場顯示出缺陷,調整參數的機制。
如果這些框中的任何一個是空的,沒有風投的情況就是一個警告,零售被要求提供退出流動性。
---
最後,社區優先的發行可以實現所有權的民主化,甚至迫使資金支付公平的市場價格,但前提是有真正的產品吸引力和嚴謹的代幣工程。複製粘貼的口號無法修復薄弱的商業模式,而不對齊的發行計劃甚至可以摧毀強大的項目。將每個新的“TGE即將來臨”主題視為推銷文檔,跟蹤現金流,閱讀資本表,並記住,沒有經濟學的代碼不是市場,而只是軟件。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學到了什麼,請分享並關注我 @RubiksWeb3hub 獲取更多見解。
2.85K
AI 集中化與去中心化:值得參與的是什麼?
想像兩個競技場:一個由科技巨頭主導,運營著龐大的數據中心,訓練前沿模型並制定規則。另一個則將計算、數據和決策分散到數百萬個礦工、邊緣設備和開放社區。你選擇在哪個競技場建設或投資,取決於你相信哪個競技場將捕捉到下一波價值,或者真正的機會是否在於橋接兩者。
---
集中化與去中心化在 AI 中的意義
集中化 AI 主要存在於像 AWS、Azure 和 Google Cloud 這樣的超大規模雲平台,這些平台控制著大多數 GPU 集群,並佔據全球雲市場的 68% 份額。這些提供商訓練大型模型,保持權重封閉或在限制性許可下(如 OpenAI 和 Anthropic 所見),並使用專有數據集和獨家數據合作夥伴關係。治理通常是企業化的,由董事會、股東和國家監管機構主導。
另一方面,去中心化 AI 通過點對點 GPU 市場(如 @akashnet_ 和 @rendernetwork)以及像 @bittensor_ 這樣的鏈上推理網絡來分散計算。這些網絡旨在去中心化訓練和推理。
---
為什麼集中化仍然主導
集中化 AI 繼續領先的原因是結構性的。
訓練一個前沿模型,比如一個 2 兆參數的多語言模型,需要超過 5 億美元的硬體、電力和人力資本。很少有實體能夠資助和執行這樣的工作。此外,像美國行政命令和歐盟 AI 法案等監管義務對紅隊測試、安全報告和透明度施加了嚴格要求。滿足這些要求創造了一個合規的護城河,對資源豐富的現有企業有利。集中化還允許在訓練和部署階段進行更嚴格的安全監控和生命周期管理。
---
集中化模型的裂痕
然而,這種主導地位存在脆弱性。
對集中風險的擔憂日益增加。在歐洲,44 家主要公司的高管已經警告監管機構,歐盟 AI 法案可能無意中加強美國雲端壟斷,並限制區域 AI 的發展。出口管制,特別是美國主導的 GPU 限制,限制了誰可以訪問高端計算,促使國家和開發者尋求去中心化或開放的替代方案。
此外,自 2024 年以來,專有模型的 API 價格已經多次上漲。這些壟斷租金促使開發者考慮成本更低的開放權重或去中心化解決方案。
---
去中心化 AI
我們有像 Akash、Render 和 @ionet 這樣的鏈上計算市場,允許 GPU 擁有者將未使用的容量租給 AI 工作負載。這些平台現在正在擴展以支持 AMD GPU,並正在研究工作負載級別的證明以保證性能。
Bittensor 通過 $TAO 代幣激勵驗證者和模型運行者。聯邦學習在醫療和金融領域獲得了廣泛應用,通過使協作訓練無需移動敏感原始數據。
推理證明和零知識機器學習使得即使在不受信任的硬體上運行時也能實現可驗證的模型輸出。這些是去中心化、無信任 AI API 的基礎步驟。
---
經濟機會所在
在短期內(今天到 18 個月),重點是應用層基礎設施。允許企業輕鬆在 OpenAI、Anthropic、Mistral 或本地開放權重模型之間切換的工具將是有價值的。同樣,提供符合監管要求的開放模型的微調工作室在企業 SLA 下也在獲得關注。
在中期(18 個月到 5 年),去中心化 GPU 網絡將隨著其代幣價格反映實際使用情況而迅速增長。與此同時,專注於專門任務的 Bittensor 風格子網絡,如風險評分或蛋白質摺疊,將通過網絡效應高效擴展。
在長期(5 年以上),邊緣 AI 可能會主導。手機、汽車和物聯網設備將運行通過聯邦學習訓練的本地 LLM,減少延遲和對雲的依賴。數據擁有權協議也將出現,允許用戶在其設備為全球模型更新貢獻梯度時賺取微版權。
---
如何識別贏家
可能成功的項目將擁有強大的技術護城河,以解決帶寬、驗證或隱私方面的問題,並提供數量級的改進。經濟飛輪必須設計良好。更高的使用應該資助更好的基礎設施和貢獻者,而不僅僅是補貼免費騎乘者。
治理至關重要。僅僅依賴代幣投票是脆弱的,應尋找多利益相關者委員會、漸進式去中心化路徑或雙類代幣模型。
最後,生態系統的吸引力很重要。與開發者工具鏈早期整合的協議將加速採用。
---
戰略行動
對於投資者來說,可能明智的做法是對沖,同時持有集中化 API(以獲得穩定回報)和去中心化代幣(以獲得不對稱上行)的敞口。對於建設者來說,允許根據延遲、成本或合規性在集中化和去中心化端點之間實時切換的抽象層是一個高槓桿的機會。
最有價值的機會可能不在兩極,而在於連接組織:協議、編排層和加密證明,允許工作負載在集中化和去中心化系統之間自由路由。
感謝您的閱讀!

1.21K
21M 比特幣,挖礦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正如我們所知,比特幣的設計將總供應量限制在 2100 萬枚。因此,再次強調,在最後一個比特幣區塊之後,系統還能持續運行嗎?兄弟們,快來看看 👇
比特幣大約每四年減半一次新幣補貼。一旦最後的補貼支付完畢,可能在 2140 年左右,礦工唯一的收入來源將是交易費用。擔憂是顯而易見的。如果費用保持過低,礦工可能會關閉他們的機器,降低哈希率,並減少攻擊網絡所需的成本。系統能對此做什麼?
---
1. 當前礦工收入的狀況
自 2024 年 4 月減半以來,區塊補貼降至 3.125 BTC。在 2024 年初的 Ordinals 和 Runes 熱潮期間,費用短暫飆升,並在幾天內超過了補貼。目前,費用回落至礦工收入的約 7%,是自上次熊市底部以來的最低比例。僅僅是平均區塊的能源成本仍然在 $90K,按 $0.05kw/h 計算。因此,費用組成部分必須上升 4 倍才能在當前價格下保持運行。
---
2. 通往 2140 的跑道
補貼不會在一夜之間消失。即使在 2028 年的下一次減半後,仍預計約 90% 的礦工收入將來自新幣。因此,安全預算會緩慢下降,給予幾乎一個世紀的時間來尋找穩定的費用來源。這條跑道很重要。它允許協議創新和有機經濟增長來縮小差距。
---
3. 安全預算和攻擊成本
安全預算是礦工每個區塊賺取的總價值。該預算的下降並不會自動造成災難,因為難度調整會降低哈希率,直到邊際礦工再次盈利。風險在於,造成多數攻擊的美元成本可能會比網絡的經濟吞吐量下降得更快,吸引資金充足的對手。
---
4. 可持續費用市場的出現
A. 來自有限區塊空間的費用壓力:即使沒有新功能,比特幣的基礎層每天也只能結算幾十萬筆交易。如果全球對最終結算的需求上升,而區塊空間仍然稀缺,使用者將提高費用,礦工將捕捉到這種稀缺溢價。已經存在一個運作中的費用市場,但仍然很薄弱,因為全球需求仍然適中。
B. 事件驅動的激增信號潛在需求:Ordinals 的刻印熱潮顯示,區塊空間的新穎用途可以將費用收入推高到超過補貼的水平,至少是暫時的。儘管激增消退,但它展示了使用者在感知到比特幣不可變性中的獨特價值時願意支付的意願。
C. 第二層結算:Lightning、Fedimint、₿apps、使用 OP_CAT 或 BitVM 等操作碼提議的 rollups,以及 drivechains 都旨在將許多鏈下轉移批量處理為單個鏈上結算交易。如果這些生態系統增長,全球價值的上升部分可能會回到基礎層並支付更高的總費用,即使個別零售轉移仍然便宜。
D. 尚未開發的高價值交易類別:大型企業財庫、主權財富基金、代幣化實體資產和基於契約的高級應用程序都可能為區塊注入其絕對費用遠高於當前中位數的交易。研究顯示,專業活動集群驅動費用分佈的重尾。
---
5. 協議層級的回應
→ 漸進式軟分叉:提高每個字節經濟密度的功能,如契約、增強腳本或原生 rollup 因素,可以在不改變供應計劃的情況下提高費用收入的上限。
→ 尾部發行提案:社區倡導增加 0.1% 的年通脹補貼,以保證最低安全預算。這打破了固定供應的信條,並需要社會共識。
→ 回收閒置幣:其他人建議回收不活躍的幣,但這挑戰了鏈上財產權的現行規範。
---
6. 礦工的適應與多樣化
公開上市的礦工如 @RiotPlatforms 和 @MARA 開始將比特幣生產與數據中心托管、AI 推理和可再生能源平衡相結合,以緩解收入波動。這將在低費用時期補貼持續的哈希能力。這本身並不能解決安全預算問題,但可以增強韌性。
---
7. 情景分析
→ 樂觀路徑:比特幣作為中立結算通道的全球採用,加上成功的 L2 生態系統,推動持續的區塊空間競爭。費用上升至每個區塊幾十萬美元,取代消失的補貼,保持高哈希率。
→ 停滯的價值儲存路徑:如果鏈上需求達到平穩,比特幣主要作為冷存儲,費用保持低位。哈希率下降,直到只有最便宜的可再生能源地點仍然盈利。安全性可能仍然足以支持靜態儲蓄,但在價格疲弱期間將容易受到國家級攻擊。
---
底線
比特幣大約還有 115 年的時間,直到補貼完全消失,但激勵已經在改變。要麼費用必須通過對稀缺結算槽的真正經濟需求上升,要麼規則必須改變,否則安全性將向下調整。每種結果都是可能的。未來幾十年將考驗這些,但不會有效的是忽視經濟學的靜態模型。比特幣只有在有人願意為這種安全性付費的情況下才能保持安全。
感謝您的閱讀!

883
熱門
排行
收藏
鏈上熱點
X 熱門榜
近期融資
最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