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譯:Claude Opus 4.5 的提示詞(Prompting)實戰指南 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駕馭新模型,我們的研究與應用團隊經過大量內部測試和“折騰”,總結了一份針對 Claude Opus 4.5 的提示詞(Prompting)實戰指南。 以下是我們目前摸索出的“獨家祕籍”,教你如何榨乾它的潛能,獲得最佳效果: 1. 用好 effort 參數,想多聰明你說了算 新的 effort(努力值)參數簡直是個神器。它能讓你大體控制 Claude 在輸出內容時消耗多少算力。這就好比你有了一個調節旋鈕:你可以通過它,在“智能程度”與“成本/響應速度”之間做一個權衡 (向左轉省錢快出結果,向右轉費點時間但智商爆表)。 這個參數對所有類型的 Token (AI 處理文本的最小單位,相當於單詞或漢字) 都有效,包括模型的思考過程、正式回覆以及工具調用。 2. 別太兇,溫柔點:調整工具觸發率 你可能會發現工具觸發的頻率變了。這是因為 Opus 4.5 對系統提示詞(System Prompts)的反應更加靈敏。 以前為了防止它“偷懶”不調用工具 (Undertriggering,即觸發不足),你的舊提示詞可能使用過非常激進或嚴厲的語言。但在新版本裡,這樣反而會導致它變得太敏感,動不動就亂用工具 (Overtriggering,即觸發過度)。 所以,是時候把語氣放緩了。將原來那種 “CRITICAL: You MUST use this tool”(嚴重警告:你必須使用此工具)的命令,改成平和的 “Use this tool when...”(當出現……情況時,使用此工具)就可以了。 3. 防止“加戲”:避免過度設計 Opus 4.5 有時候會有點“想太多”,導致過度設計 (Overengineer,即把簡單問題複雜化),比如憑空增加不必要的文件或者搞一堆複雜的抽象層。 要解決這個問題,你得在提示詞裡把話說明白,比如加上:“Only make changes that are directly requested. Keep solutions simple and focused.”(只修改我明確要求的部分。保持解決方案簡潔、聚焦。) 4. 拒絕“雲寫代碼”:強制它先讀後寫 在探索代碼庫時,Opus 4.5 有時會表現得比較保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