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Firelightfi 的一個最大挑戰——以及任何嚴肅的 DeFi 保險設計——是它不僅僅是一個協議,而是一個市場。而市場有著殘酷的擴展法則。你需要同時解決兩件事: 平衡供需 → 流動性提供者與保險購買者 在機構規模上做到第 #1 達到這種平衡是非常困難的。Uber 花了幾年時間來調整乘客與司機的關係;Airbnb 在客人與房東之間也經歷了同樣的過程。a16z 將此稱為冷啟動問題:在早期,市場的任一方都沒有足夠的活動來使平台有用,因此每一方都在等待另一方的出現。經濟學家將此視為雙邊網絡效應:一方的價值是另一方的規模和質量的增長函數。 歷史上,每個成功的市場都必須強行穿越那個死區。eBay 補貼賣家並建立信任系統,以便買家能夠出現。早期的支付網絡過度激勵商家,以便持卡人有地方可以刷卡。即使在加密貨幣領域,集中交易所和後來的 AMM 也必須在交易量到來之前啟動流動性——“流動性產生流動性”不是詩,而是一個硬性約束。 DeFi 保險協議生活在同樣的世界中:你需要在支持保險的流動性和購買保險的實體之間達成精確的平衡。然後再增加另一個複雜性:如果你的抵押品是波動的(XRP、XLM、BTC 等),你的流動性層需要強大的緩衝機制來吸收我們本週所見的價格衝擊。否則,你就是在用可能在最糟糕的時刻蒸發的資本來承擔風險。 在小規模下,供需不平衡是令人煩惱但可以生存的。在 DeFi 規模下,它們是生死攸關的。要想在 Aave、Lido、Morpho 和類似協議中承擔真正的風險,任何保險模型都必須以數十億的流動性開始。但如果沒有相應的需求,你只是在閒置資本上賺取零利潤,並累積機會成本。 因此,“擴展”在這裡不是一個流行詞;它是一個雙邊協調問題。你需要在供應方有大型、耐心的機構,在需求方有大型、可信的買家,並且兩者要同步行動。 在 @Firelightfi,我們已經在這個匹配層上努力了幾個月:從大型資產持有者那裡獲取流動性,同時鎖定大量初始保險購買者。@SentoraHQ 在大規模管理 DeFi 風險方面的四年經驗有所幫助,但這仍然是一段充滿起伏的旅程。 如果 DeFi 保險要真正有意義,它必須首先解決這個市場問題。其他一切都只是巧妙的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