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來說x402在支付賽道還只是一個「 蘿莉 」 》😅 這幾天體驗了一下x402,從一個工程師的角度來看,這東西的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目前我所體驗下來會有幾個問題阻礙x402的全面發展。如果不能解決,我認為他們只能停留在概念階段,無法大規模應用。 1. 工程上嵌入的複雜度⚙️ x402提供了一個fetch的sdk和一些http的middleware來實現這個支付功能。但是fetch的包實際上是一個特殊封裝,如果你需要使用,那麼在代碼中你只能使用他們的fetch才能輕易接入,否則你需要手動完成一個非常複雜的接入邏輯。同時middleware接入優先,雖然已經支持了主流框架,但是還是有待磨練。當然,這個是最小的一個問題,隨著生態發展,這些問題終究是小事情。 2. 沒有發生本質改變🧩 雖然402這個狀態碼聽起來很唬人很牛逼,實際上返回是什麼完全不重要,他可以返回一個402,也可以返回200帶一個json,也可以返回任意東西和一堆數據。本質上只是工程上做了一個封裝,增加了一個支付流程。 3.高頻調用下的不可靠⏱️ 在第二條的情況下,就會引出一個問題,就是這個所謂的高頻問題。 我們知道現在主流概念是AI Agent去調用一個API獲取數據或者獲取其他的內容,但是隨著這個支付邏輯加入後,整個流程會變得非常長。AI Agent這種低頻請求還好(因為Agent做請求本來就挺慢的……),一旦進入高頻請求,一個API的請求時間會成倍的擴大,一個API請求可能延長到原來的3到10倍(官方測試是每一個請求多2秒延遲,不過我認為是樂觀數據)不等。如果我需要獲取大量數據,那麼整個流程的時間會讓人崩潰。因為請求數量變多,同時你還需要等待鏈上交易確認和RPC延遲,因此高頻API基本無法選擇現在x402這種模式(當然後續也可以修改) 4.極度不完善的流程🔁 作為一個面向支付的協議,我完全沒有看到這個產品作為一個金融中間件的嚴謹性。我完全不知道他如何處理網絡波動導致支付後實際請求的處理方式,也沒看到任何api請求和交易記錄的綁定關係,現在的情況就是,付了,但是你這個支付的情況,只在這一次請求中有效,其他的上下文完全消失。在Web2的傳統情況下,支付不單單有Callback方法(支付完成後轉跳到商戶指定頁面),還有定期重請求(如果callback沒有執行,會在3秒,5秒,1分鐘,。。。等時間段嘗試重新callback直到成功防止交易丟失)。我在x402中完全看不到。這就好像你在地攤上的一個小商戶和在超市中購買東西一樣。你在地攤上買東西,發票沒有,商品信息沒有,數量沒有,等你回家後發現你買的東西都爛了,剛想維權發現,嘿,這地攤早跑了。但是你在超市中買東西,至少有實體,有發票,有監控,如果你遇到一個胖東來,你甚至還有可能享受無條件退款。x402作為一個面向B端的產品,現在這個東西是完全不合格並且不負責的。 5.幾乎沒有任何監管流程⚖️ 我知道很多人認為沒有監管是好事情,所謂的去中心化嘛,講究的就是無kyc和無監管,我們這裡就不談新技術落地導致的安全事件頻發的事情了,我們就說一個所謂的API提供商,如果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提供了不符合的數據,或者說因為請求量過大,導致商戶某個請求出錯,或者一系列請求出錯,但是你已經付錢了,你如何退款的問題。我目前沒有看到任何相關機制,也就是說,如果有一天你運氣不好,支付了後網絡卡了一下,或者他們服務卡了一下,或者你刷新了一下,那麼恭喜,你的這次支付無效了。然後你在尋找如何退款,找了一大圈後發現,嘿嘿,竟然沒有,沒有一個人能為這個支付行為負責,你最多就是去找提供商,說你的支付了,但是沒提供服務,然後進行長達數月的踢皮球。如果運氣不好,這個服務商沒有給代碼帶上足夠的監控,他們連你請求記錄都不一定找得到。
@taowang1 @Cloudflare 打錯 namecheap
14.8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