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来说x402在支付赛道还只是一个「 萝莉 」 》😅 这几天体验了一下x402,从一个工程师的角度来看,这东西的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目前我所体验下来会有几个问题阻碍x402的全面发展。如果不能解决,我认为他们只能停留在概念阶段,无法大规模应用。 1. 工程上嵌入的复杂度⚙️ x402提供了一个fetch的sdk和一些http的middleware来实现这个支付功能。但是fetch的包实际上是一个特殊封装,如果你需要使用,那么在代码中你只能使用他们的fetch才能轻易接入,否则你需要手动完成一个非常复杂的接入逻辑。同时middleware接入优先,虽然已经支持了主流框架,但是还是有待磨练。当然,这个是最小的一个问题,随着生态发展,这些问题终究是小事情。 2. 没有发生本质改变🧩 虽然402这个状态码听起来很唬人很牛逼,实际上返回是什么完全不重要,他可以返回一个402,也可以返回200带一个json,也可以返回任意东西和一堆数据。本质上只是工程上做了一个封装,增加了一个支付流程。 3.高频调用下的不可靠⏱️ 在第二条的情况下,就会引出一个问题,就是这个所谓的高频问题。 我们知道现在主流概念是AI Agent去调用一个API获取数据或者获取其他的内容,但是随着这个支付逻辑加入后,整个流程会变得非常长。AI Agent这种低频请求还好(因为Agent做请求本来就挺慢的……),一旦进入高频请求,一个API的请求时间会成倍的扩大,一个API请求可能延长到原来的3到10倍(官方测试是每一个请求多2秒延迟,不过我认为是乐观数据)不等。如果我需要获取大量数据,那么整个流程的时间会让人崩溃。因为请求数量变多,同时你还需要等待链上交易确认和RPC延迟,因此高频API基本无法选择现在x402这种模式(当然后续也可以修改) 4.极度不完善的流程🔁 作为一个面向支付的协议,我完全没有看到这个产品作为一个金融中间件的严谨性。我完全不知道他如何处理网络波动导致支付后实际请求的处理方式,也没看到任何api请求和交易记录的绑定关系,现在的情况就是,付了,但是你这个支付的情况,只在这一次请求中有效,其他的上下文完全消失。在Web2的传统情况下,支付不单单有Callback方法(支付完成后转跳到商户指定页面),还有定期重请求(如果callback没有执行,会在3秒,5秒,1分钟,。。。等时间段尝试重新callback直到成功防止交易丢失)。我在x402中完全看不到。这就好像你在地摊上的一个小商户和在超市中购买东西一样。你在地摊上买东西,发票没有,商品信息没有,数量没有,等你回家后发现你买的东西都烂了,刚想维权发现,嘿,这地摊早跑了。但是你在超市中买东西,至少有实体,有发票,有监控,如果你遇到一个胖东来,你甚至还有可能享受无条件退款。x402作为一个面向B端的产品,现在这个东西是完全不合格并且不负责的。 5.几乎没有任何监管流程⚖️ 我知道很多人认为没有监管是好事情,所谓的去中心化嘛,讲究的就是无kyc和无监管,我们这里就不谈新技术落地导致的安全事件频发的事情了,我们就说一个所谓的API提供商,如果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提供了不符合的数据,或者说因为请求量过大,导致商户某个请求出错,或者一系列请求出错,但是你已经付钱了,你如何退款的问题。我目前没有看到任何相关机制,也就是说,如果有一天你运气不好,支付了后网络卡了一下,或者他们服务卡了一下,或者你刷新了一下,那么恭喜,你的这次支付无效了。然后你在寻找如何退款,找了一大圈后发现,嘿嘿,竟然没有,没有一个人能为这个支付行为负责,你最多就是去找提供商,说你的支付了,但是没提供服务,然后进行长达数月的踢皮球。如果运气不好,这个服务商没有给代码带上足够的监控,他们连你请求记录都不一定找得到。
@taowang1 @Cloudflare 打错 namecheap
14.8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