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阿科
怕什麼學海無涯,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沒事奶一奶 $light 我已經深度套牢,並且暫時不打算補倉,所以都是屁話
1、屬於幣圈自己能做的頂級業務就只剩下賭場了, $hype 和 $pump
2、發射台是一個年入 5 億美金打底的生意,這塊肉很大很大。但是要做好這個生意,要從 meme 的高度談起最近一個月,最牛逼的 meme 應該是 $spark 了吧,最高 80m?
3、為啥 meme 不行了,市場上有各種解釋,但核心還是一點,不賺錢了。能看的花頭都玩遍了,鐮刀和工具比韭菜還多
但這依然不能說明 meme 這個生意不行了,pump 現在還能有 1m 以上的日收益
4、解決問題的辦法,我覺得還是共識問題。共識要麼來自於偉大的故事,要麼來自於偉大的背景,情緒是特定時代下的助推器
5、故事是稀缺的,背景卻可以反覆用的,各類龍一,各類老馬概念, a16z 概念,都是反覆可以用來刺激市場的。
但是問題再進一步,作為賭場老闆,不管是 bonk 還是 alon,甚至 bsc 雙聖,都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名人代言某個具體的項目或概念,一定是一波流,而且高度越來越低
6、所以最牛逼的是如何批量、穩定、周期性的創造公式,最好每週都有一個金狗,大家都有穩定的預期,都在追求那個每週大樂透的獎池
7、這裡就是 heaven 平台割到我的地方,搞了個基金,每兩週一個主體,扶持主題內的代幣,並且買,大量買,只買不賣(創始人推特原話)。而且基金的購買是匿名的,不會公布持倉的,永遠是個黑盒子,這就將賭博的樂趣和賠率發揮到最大了
8、我覺得這個是很關鍵的,將預期穩定和周期化的方式。其他的發射台,要麼在卷防夾/解鎖/技術,要麼在卷發幣方式,要麼在搞推薦獎勵,我覺得這些都沒解決根本性問題
還有另一面,回購,回購是有毒的,很上頭。
這裡要說到商業模型問題了,發射台本就是最強的商業模式,但是 bonk 和 pump 在價值捕獲層面,都存在不足。
所以 pump 要搞自己的 swap,bonk 則只能通過回購解決。
heaven 的解決方法是自建 dex,所有的利潤全部自己吃,生態內只要發生交易了,都最終利於 $light ,這個是很強的。就像 useless 不僅能提振 bonk 的熱度,甚至還能實打實恭喜利潤給 bonk,這種是很屌的,根本不怕所謂生態反超平台幣。你只管牛逼,我自有收益躺賺
100% 的回購不僅僅是類股權的方式,他還會讓持有者很願意在台子裡賭博,因為他知道就算賭輸了,至少賭場抽水的那部分,自己是可以通過持幣享受到的。賭徒跟賭場難得的利益一致,這種很牛逼
同理,持幣的 dev 也是如此,不僅享受自己項目的收益,還可以享受整個台子的增長
所以很上頭
....
但是話說回來,台子就是個 2b 的生意,面向的客戶其實不是賭徒,而是做市商和開發者
heaven 平台發射 10 天了,依然沒有牛逼項目出現,項目方大言不慚的第一期扶持也已經時間過半
可以說是來到了證偽的最關鍵階段,如果7 天後,依然沒有生態爆炸,那麼我肯定會認輸的
好的商業模式難得,但如果執行團隊自己不行,解決不了關鍵問題,那依然白瞎。
目前我的倉位是為商業模式而下賭注,並且我明顯上頭了。所以如果你也對這個項目感興趣,建議繼續等待,觀察項目方的交付能力
34.35K
補充一下 $light
經歷了正常回調,按照我的預期應該是回調+橫盤到 24 號,25 號經歷解鎖預期砸盤
與此同時官方匿名基金也運作到了一周時間,團隊可以慢慢收集籌碼,拉出一個漂亮的龍二
這也是我從時間上預設的抄底時間
但是有兩個變數出乎我的意料
1、團隊並沒有按照預期拉盤 $dark,反而是嘲諷玩梗的 meme 一夜之間拉到 8m,成為新的龍頭。
這樣會有點影響 holder 的心理慣性,畢竟龍二這是第三次更換了。但是畢竟拉了一個了,算是有點交代
2、昨夜大利好,資金衝了進來,導致洗盤沒有徹底完成
整體評價中性,不算好事也不算壞事
目前的情況是:
1、昨天跑出來 2 個小金,目前在發射榜上跟 pump 不相上下,這個算不錯(見圖一)
2、官方幾天沒發信息,不知道在憋什麼大招
3、中文區談論度依然不高,且依然面臨生態乏力的情況
因為前期我已經高位買入一定的倉位,所以決定繼續保持觀察,等待基本面的變盤時刻可能會加倉

33.84K
所以整體上 meme 的交易量是已經進入熊市
並且進入 meme 戰壕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剛看了一個巨魔的復盤
核心觀點是不錯的 meme 文化本身和有莊護盤
我就覺得這個市場已經很畸形了

Kawhi|魔尼⚡️(逆骨版🌫️)8月5日 11:54
魔尼覺得要祛魅的不是“車頭和KOL”,更深層的問題是——大多數人沒意識到:從傳播鏈上來看,推特一直都是信息的尾端。
一個 MeMe 經典閉環是這樣的:
1,線下組局:莊家和項目方組局,策劃敘事,分配節點,每人帶任務。
2,初步預熱:KOL機構開始找人做小規模的投放、選擇自家人來“造神KOL”,同時推高“人造KOL”的喊單勝率為以後鋪墊。
3,鏈上活躍:莊家手裏掌握的“聰明錢和莊家前” 開始掃貨,交易頻率飆升;gmgn 和 Axiom 掃鏈,異動信號響起。
4,掃鏈播報:P小將在核心群內發佈鏈上截圖、地址分析,形成“技術背書”。
5,敘事坐實: 敘事 和鏈上數據互為因果,散戶信心瞬間拉滿,開始主動傳播。
6,全面爆發:meme 情緒引爆推特,流量 + 籌碼高位聚集。
7,莊家抽身:偉大撤退。
而我們大多數人所處的位置,始終是在“全面爆發”的下半段,
而且就連這“爆發期”內部,其實也分等級:
【組局機構 → 私密群租傳播 → 半核心群激活 → 沒背景的頭部P小將發現→ 小群傳播→TG散播 → 推特傳播 → 情緒外溢】
每一步有著嚴格的等級秩序
而你,可能是從第5步才開始“TG散播”;從第6步的“推特傳播”才開始“相信”;到第7步的“情緒外溢”,才“終於下定決心上車”——剛好,給別人做了流動性出口。這不是你菜,而是你從未在傳播鏈的前端。
當然,處在傳播鏈的尾端是可以掙錢的,但得明白:我們能夠在尾端能掙的錢,其實是“上面的人故意留下來的”。
尾端掙錢 =
情緒順風 + 流動性銜接 + 運氣站位。
很多時候:
KOL喊單 ≠ 他拿得早 ≠ 他看得準
相反,他喊單,可能只是因為他也知道敘事走到尾端,需要一個“聲音出口”;他不是想帶你上車,他是想把你“安排在他出貨的後面”,就這麼簡單。
而且從上面meme閉環邏輯你也能看出來,KOL的投研能力並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
因為他們在整個傳播鏈中,不是靠“研究”來立足的,而是靠以下三樣東西:
1,話術能力 > 投研能力
大多數 KOL 不需要真的能“看懂”項目或鏈上邏輯,他們只要能寫一手煽動性的文字,且有不錯的真人粉絲和好的流量,
KOL不需要挖礦,只需要播音,
就足以完成他們在傳播鏈條中的“任務”。
2,傳播節點價值 > 信息判斷價值
很多人誤以為KOL的核心是判斷力,其實KOL就是流量轉發器:
是他們的“節點位置”讓他們產生影響力,
而不是他們的判斷創造價值。
KOL 的任務不是“發掘機會”,而是幫助莊家組局的敘事穿透更多人群,產生集體共識幻覺。
3. 敘事配合度 > 投資勝率
很多時候,項目方、莊家、FNF 都需要一個人站出來背敘事,KOL 的作用是:“扮演相信的人”。他們喊不喊單、發不發推、怎麼發,其實都不是基於投研,
而是基於 timing 和分工——
你發,我出貨;你造圖,我接話;你喊盤,我做量,所以他們是否真的看懂,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們能不能在該他們出場的時候,喊出正確的話。
反過來你就會明白:
真有投研能力的人,往往不願意當 KOL,真有 alpha 的人,也懶得覆盤、講故事。
而你看到像魔尼這樣的“懂哥”,往往只是還沒有接到廣子,還在做流量的奴隸罷了。

3.6K
熱門
排行
收藏
鏈上熱點
X 熱門榜
近期融資
最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