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阿科
怕什么学海无涯,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没事奶一奶 $light 我已经深度套牢,并且暂时不打算补仓,所以都是屁话
1、属于币圈自己能做的顶级业务就只剩下赌场了, $hype 和 $pump
2、发射台是一个年入 5 亿美金打底的生意,这块肉很大很大。但是要做好这个生意,要从 meme 的高度谈起最近一个月,最牛逼的 meme 应该是 $spark 了吧,最高 80m?
3、为啥 meme 不行了,市场上有各种解释,但核心还是一点,不赚钱了。能看的花头都玩遍了,镰刀和工具比韭菜还多
但这依然不能说明 meme 这个生意不行了,pump 现在还能有 1m 以上的日收益
4、解决问题的办法,我觉得还是共识问题。共识要么来自于伟大的故事,要么来自于伟大的背景,情绪是特定时代下的助推器
5、故事是稀缺的,背景却可以反复用的,各类龙一,各类老马概念, a16z 概念,都是反复可以用来刺激市场的。
但是问题再进一步,作为赌场老板,不管是 bonk 还是 alon,甚至 bsc 双圣,都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名人代言某个具体的项目或概念,一定是一波流,而且高度越来越低
6、所以最牛逼的是如何批量、稳定、周期性的创造公式,最好每周都有一个金狗,大家都有稳定的预期,都在追求那个每周大乐透的奖池
7、这里就是 heaven 平台割到我的地方,搞了个基金,每两周一个主体,扶持主题内的代币,并且买,大量买,只买不卖(创始人推特原话)。而且基金的购买是匿名的,不会公布持仓的,永远是个黑盒子,这就将赌博的乐趣和赔率发挥到最大了
8、我觉得这个是很关键的,将预期稳定和周期化的方式。其他的发射台,要么在卷防夹/解锁/技术,要么在卷发币方式,要么在搞推荐奖励,我觉得这些都没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还有另一面,回购,回购是有毒的,很上头。
这里要说到商业模型问题了,发射台本就是最强的商业模式,但是 bonk 和 pump 在价值捕获层面,都存在不足。
所以 pump 要搞自己的 swap,bonk 则只能通过回购解决。
heaven 的解决方法是自建 dex,所有的利润全部自己吃,生态内只要发生交易了,都最终利于 $light ,这个是很强的。就像 useless 不仅能提振 bonk 的热度,甚至还能实打实恭喜利润给 bonk,这种是很屌的,根本不怕所谓生态反超平台币。你只管牛逼,我自有收益躺赚
100% 的回购不仅仅是类股权的方式,他还会让持有者很愿意在台子里赌博,因为他知道就算赌输了,至少赌场抽水的那部分,自己是可以通过持币享受到的。赌徒跟赌场难得的利益一致,这种很牛逼
同理,持币的 dev 也是如此,不仅享受自己项目的收益,还可以享受整个台子的增长
所以很上头
....
但是话说回来,台子就是个 2b 的生意,面向的客户其实不是赌徒,而是做市商和开发者
heaven 平台发射 10 天了,依然没有牛逼项目出现,项目方大言不惭的第一期扶持也已经时间过半
可以说是来到了证伪的最关键阶段,如果7 天后,依然没有生态爆炸,那么我肯定会认输的
好的商业模式难得,但如果执行团队自己不行,解决不了关键问题,那依然白瞎。
目前我的仓位是为商业模式而下赌注,并且我明显上头了。所以如果你也对这个项目感兴趣,建议继续等待,观察项目方的交付能力
34.35K
补充下 $light
经历了正常回调,按照我的预期应该是回调+横盘 到 24 号,25 号经历解锁预期砸盘
于此同时官方匿名基金也运作到了一周时间,团队可以慢慢收集筹码,拉出一个漂亮的龙二
这也是我从时间上预设的抄底时间
但是有两个变量出乎我的意料
1、团队并没有按照预期拉盘 $dark ,反而是嘲讽玩梗的 meme 一夜之间拉到 8m,成为新的龙头。
这样会有点影响 holder 的心理惯性,毕竟龙二这是第三次更换了。但是毕竟拉了一个了,算是有点交代
2、昨夜大利好,资金冲了进来,导致洗盘没有彻底完成
整体评价中性,不算好事也不算坏事
目前的情况是:
1、昨天跑出来 2 个小金,目前在发射榜上跟 pump 不相上下,这个算不错(见图一)
2、官方几天没发信息,不知道在憋什么大招
3、中文区谈论度依然不高,且依然面临生态乏力的情况
因为前期我已经高位买入一定的仓位,所以决定继续保持观察,等待基本面的变盘时刻可能会加仓

33.84K
所以整体上 meme 的交易量是已经进入熊市
并且进入 meme 战壕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刚看了一个巨魔的复盘
核心观点是不错的 meme 文化本身和有庄护盘
我就觉得这个市场已经很畸形了

Kawhi|魔尼⚡️(逆骨版🌫️)8月5日 11:54
魔尼觉得要祛魅的不是“车头和KOL”,更深层的问题是——大多数人没意识到:从传播链上来看,推特一直都是信息的尾端。
一个 MeMe 经典闭环是这样的:
1,线下组局:庄家和项目方组局,策划叙事,分配节点,每人带任务。
2,初步预热:KOL机构开始找人做小规模的投放、选择自家人来“造神KOL”,同时推高“人造KOL”的喊单胜率为以后铺垫。
3,链上活跃:庄家手里掌握的“聪明钱和庄家前” 开始扫货,交易频率飙升;gmgn 和 Axiom 扫链,异动信号响起。
4,扫链播报:P小将在核心群内发布链上截图、地址分析,形成“技术背书”。
5,叙事坐实: 叙事 和链上数据互为因果,散户信心瞬间拉满,开始主动传播。
6,全面爆发:meme 情绪引爆推特,流量 + 筹码高位聚集。
7,庄家抽身:伟大撤退。
而我们大多数人所处的位置,始终是在“全面爆发”的下半段,
而且就连这“爆发期”内部,其实也分等级:
【组局机构 → 私密群租传播 → 半核心群激活 → 没背景的头部P小将发现→ 小群传播→TG散播 → 推特传播 → 情绪外溢】
每一步有着严格的等级秩序
而你,可能是从第5步才开始“TG散播”;从第6步的“推特传播”才开始“相信”;到第7步的“情绪外溢”,才“终于下定决心上车”——刚好,给别人做了流动性出口。这不是你菜,而是你从未在传播链的前端。
当然,处在传播链的尾端是可以挣钱的,但得明白:我们能够在尾端能挣的钱,其实是“上面的人故意留下来的”。
尾端挣钱 =
情绪顺风 + 流动性衔接 + 运气站位。
很多时候:
KOL喊单 ≠ 他拿得早 ≠ 他看得准
相反,他喊单,可能只是因为他也知道叙事走到尾端,需要一个“声音出口”;他不是想带你上车,他是想把你“安排在他出货的后面”,就这么简单。
而且从上面meme闭环逻辑你也能看出来,KOL的投研能力并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因为他们在整个传播链中,不是靠“研究”来立足的,而是靠以下三样东西:
1,话术能力 > 投研能力
大多数 KOL 不需要真的能“看懂”项目或链上逻辑,他们只要能写一手煽动性的文字,且有不错的真人粉丝和好的流量,
KOL不需要挖矿,只需要播音,
就足以完成他们在传播链条中的“任务”。
2,传播节点价值 > 信息判断价值
很多人误以为KOL的核心是判断力,其实KOL就是流量转发器:
是他们的“节点位置”让他们产生影响力,
而不是他们的判断创造价值。
KOL 的任务不是“发掘机会”,而是帮助庄家组局的叙事穿透更多人群,产生集体共识幻觉。
3. 叙事配合度 > 投资胜率
很多时候,项目方、庄家、FNF 都需要一个人站出来背叙事,KOL 的作用是:“扮演相信的人”。他们喊不喊单、发不发推、怎么发,其实都不是基于投研,
而是基于 timing 和分工——
你发,我出货;你造图,我接话;你喊盘,我做量,所以他们是否真的看懂,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能不能在该他们出场的时候,喊出正确的话。
反过来你就会明白:
真有投研能力的人,往往不愿意当 KOL,真有 alpha 的人,也懒得复盘、讲故事。
而你看到像魔尼这样的“懂哥”,往往只是还没有接到广子,还在做流量的奴隶罢了。

3.61K
热门
排行
收藏
链上热点
X 热门榜
近期融资
最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