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0xSea
先前的@_0xSea_已更名為 @Sea_Bitcoin 👈 關注他
0xSea 已轉發
最近跟幾個因為穩定幣而對 web3 感興趣的圈外朋友交流,聊到這輪 web3 / 區塊鏈行業的現狀和趨勢。
心血來潮,就錄了一個視頻。本想着 3-5 分鐘吧,結果居然錄了 23 分鐘。
這一輪行業發展主要有兩大脈絡:
1/ 向內探索 —— 多維度的鏈上化:從各種新資產到交易平台、從現貨到合約、從自托管錢包到 DeFi 復興。
2/ 向外連接 —— 加密資產主流化:從現貨 ETF 到幣股資產儲備、從穩定幣到 RWA,行業在快速跟傳統金融、合規監管進行融合。
甚至未來這兩個趨勢還會進行融合,即 ICO 的合規化 (鏈上 × 合規),這也是 Project Crypto 的主旨思路之一。
43.26K
0xSea 已轉發
上週,幣安 HODLer 空投上線了 $LA. 拿到空投後,做了一點研究工作,順便記錄 & 分享一下。
作為一個 ZK 項目,Lagrange 的核心產品是驗證鏈下的計算或數據分析,生成「某個鏈下計算結果是可信的」的證明,為鏈上 🆚 鏈下數據提供連接。
同樣是 ZK 技術,這跟 L2 擴容方案 zkRollup 很不一樣。zkRollup 是批量把 L2 的交易打包到 L1 進行驗證,是鏈與鏈之間的交互。
舉個例子來說 🌰
比如我們在參與 Web3 早期項目時,都會貢獻大量的數據如交易量、積分等。一般來說在項目 TGE 時,都是由項目方在鏈下計算所有用戶的貢獻度,這導致社區的信任成本很高,項目方也難以自證沒有老鼠倉,類似不公平的空投案例時有發生。
但如果要把這些數據全部上鏈,按貢獻進行 token 發放,鏈上計算的成本又非常高。
@LagrangeDev 的解決方案就可以解決類似的問題,它讓數據分析在鏈下完成,比如先查詢所有用戶 + 所有時間內的交易量,然後生成一個零知識證明「每個人交易了 xxx USDC」,然後在鏈上驗證這個證明,整個過程公開透明,每個用戶都可以 verify。當鏈上驗證通過了,觸發智能合約為每個用戶分配相應的空投。
Lagrange 有三個核心產品 DeepProve, ZK Prover Network 和 ZK Coprocessor,用例場景各不相同,比如 ZK Coprocessor 核心場景是上面提的空投公平性保證,而 DeepProve 就更多是驗證 AI 結果是否可信。他們都是利用 ZK 技術解決面向鏈上驗證的問題,且可在某些複雜場景下組合使用。
Lagrange 整體像一個鏈上版的「公證處」,ZK 技術是公證人。

2.68K
0xSea 已轉發
上週 @cz_binance 在跟 Anthony Pompliano 的播客對聊中說,幣安在創立後的 3-8 個月期間 (2017 年 10 月 - 2018 年 3 月) 就累計獲得了 10 億美元的利潤。
#Binance 應該是最快達成這個 milestone 的商業公司。
出於好奇,我同時問了 Grok 和 ChatGPT,其它科技/互聯網公司從成立到獲得 10 美元淨利潤花了幾年?綜合答案後的排行榜如下,也許有細節紕漏但問題不大。
Tesla - 17 年 (2003-2020)
Uber - 14 年 (2009-2023)
Nvidia - 13 年 (1993-2006)
Apple - 11 年 (1976-1987)
Alibaba - 11 年 (1999-2010)
Microsoft - 10 年 (1975-1985)
Xiaomi - 10 年 (2010-2020)
Amazon - 9 年 (1994-2003)
Google - 7 年 (1998-2005)
Facebook - 7 年 (2004-2011)
Tencent - 7 年 (1998-2005)
ByteDance - 7 年 (2012-2019)
Pinduoduo - 6 年 (2015-2021)
Binance - 1 年 (2017-2018)

2.22K
0xSea 已轉發
跟蹤 Sahara AI 半年多,以項目速通 Binance, OKX, Upbit, Kraken 等頭部所作為階段性的圓滿結局。現在盤前價格 $0.14 左右 (對應 1.4B FDV),在 600M 的基礎上確實是超出預期。
一週多的時間,對於參與了 TGE 的小夥伴來說,收益率很不錯了。
Sahara 只支持 USD1 和 BNB 打新,也是 Trump 家族的 World Liberty Financial 官推唯一關注的 Web3 AI 項目,神秘關係可見一斑。
對於擼空投的人來說,TGE 也許意味著結束。但對於長期項目的 buidler 來說,TGE 只是全新階段的開始。
Sahara AI 今天也在 TGE 之際,宣佈了新的產品升級,Agent Builder 和 AI Marketplace 正式公測 🎉
Agent Builder 支持開發者零代碼+無配置,就能快速構建和部署 AI Agents,降低開發者門檻。而同步上線的 AI Marketplace 則匯聚了開源模型與數據集,用戶可直接接入構建流程,無需跳轉到第三方平臺如 GitHub 或 Hugging Face。更多信息:
在此基礎上,平臺的交易功能與資產化機制也即將開放,推動 AI 資產流通與價值化。
最近 Meta 以 143 億美元天價收購了 Scale AI 近半數股權,不管是在 Web2 還是 Web3,數據標註都是一個熱門賽道。Sahara AI 作為 Web3 同賽道下的代表項目,值得長期關注。


5.25K
0xSea 已轉發
關注 @MezoNetwork 專案很久了,隨著主網 5 月即將上線,我又仔細研究了一下 Mezo 的產品機制。
一句話來說,Mezo 是一個 BTCFi 平臺,允許用戶通過抵押比特幣,鑄造出穩定幣 $MUSD 進行DeFi 借貸、消費支付、儲蓄生息等。
在技術上,Mezo 結合比特幣原生技術和 Proof of HODL 機制,構建無需銀行的金融主權生態,就像 Mezo 官網 slogan 寫的「Bank on yourself」那樣,讓每個 Bitcoiner 都可以成為自己的央行行長。 這就使得使用者不需要賣出 BTC,就可以釋放更多流動性。
Mezo 的測試網是 2024 年推出,目前 TVL 超過 1.68 億美元,其中包括 1,566 枚 BTC 和部分穩定幣。
Mezo 背後的團隊是 Thesis,之前推出過 tBTC、Fold 等產品,有豐富的圍繞 BTC 開發 DeFi 項目的經驗。 去年,Mezo 獲得了兩輪共超過 2,800 萬美元的投資,包括 Pantera Capital, Hack VC, Multicoin 等知名機構。
Mezo 主網會在 5 月上線,具體日期還沒定,保持關注。
穩定幣 MUSD
任何人都能鑄造的、無需許可的、由 BTC 100% 支援的穩定幣 MUSD 是 Mezo 的核心產品,也是實現 BTCFi 的重要工具。 它讓使用者不需要出售 BTC,就能解鎖更多流動性。
◦ 如何獲得 MUSD:抵押 BTC 直接鑄造 (借貸) 出 MUSD、通過 DEX 購買 MUSD
◦ MUSD 應用場景:支付、DeFi、儲蓄、存入金庫獲取收益等
◦ MUSD 收益來源:Mezo 原生 DEX 的流動性池手續費、MUSD 被動儲蓄的利率等
如何參與 Mezo?
以主網上線為分界線,用戶參與 Mezo 有兩種方式:
◦ 主網上線前: 從 5 月 7 號起,可以提前將 BTC / tBTC / wBTC / cbBTC 等資產存入 Mezo 的「預啟動」金庫,賺取 Mezo 生態積分 mats (這是 Mezo 的 TGE 積分 👀 )。 當 Mezo 主網 5 月上線后,這些資金也會自動橋接到 Mezo 主網上的獨立金庫。 可用於鑄造穩定幣 MUSD,或是為 Mezo 原生 DEX 提供流動性賺取 Yield。
◦ 主網上線后: 一旦 Mezo 主網上線,使用者可以mint穩定幣 MUSD,並參與到上面說的一系列應用場景裡。 當這些應用場景徐徐展開,就是 BTCFi 真正的樣子。
雖然短期 BTC 生態稍顯落寞,但整個行業依然對這個賽道保持高度關注,原因無它,只是因為永遠有更多專案對 BTC 巨大的流動性垂涎欲滴🤤,想要撬動和解鎖這海量的流動性。 以 BTC 作為抵押物的借貸、穩定幣一定會有大專案跑出來。




9.8K
0xSea 已轉發
這幾個月,雖然穩定幣發行量持續新高,但場內情緒低迷像一潭死水,對大會、鏈上土狗也都有點提不起興趣。 RWA 和支付是少有的持續在出新東西的賽道,整體有點「脫虛向實」的感覺。
RWA 方向,我一直關注的專案是 Plume Network。 他們 Q1 其實取得了很多不錯的進展,挑幾個重要的說說:1) 順利 TGE 了並且在 40+ CEX 上幣,且幣價維持得很不錯,上了幣安 Alpha 和合約; 2) 同時獲得了 YZi Labs 和 Apollo 的戰略投資,後者全球資產管理規模達 7,300 億美元,Plume 是這兩家投資機構在 RWA 領域唯一佈局的專案; 3) 跟 ENA, ONDO, PENDLE 等知名 DeFi 項目並列,被納入到了灰度的「考慮中的資產」名單中; 4) Plume 生態的旗艦 RWA 金庫產品 Nest,在乙太坊主網的 TVL 突破了 5,000 萬美元。
順便提一下,雖然都是 RWA 賽道的明星專案,Ondo 作為協定的核心是把更多資產帶到鏈上來,Plume 作為公鏈的核心是為 RWA 資產提供資產化、分配的能力,二者也有很多錯位合作。
雖然還沒有上主網,Plume 就已經取得了這些重要進展、行業合作,這也顯示出行業對 RWA 的強烈興趣。 所以接下來最重要的期待之一就是: @plumenetwork 的主網上線。
終於,Plume Foundation 前兩天的推文顯示,已經暫停第一階段的空投領取。 Plume 主網要來了。 這會是 Plume 專案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而對於投資者來說,主網上線意味著 PLUME 的實用價值會逐漸體現出來,第一就是所有交易都需要用 $PLUME 作為 Gas 費; 另外從官方透露的截圖來看,$PLUME 還可用於質押。 這也有利於 $PLUME的長期升值潛力。
我之前介紹過 Plume Network 的基本面,整體非常不錯 ( 有機會實現零售需求 + 機構級資產的融合,開啟由 RWA 支撐的 RWAFi 新時代。

6.87K
熱門
排行
收藏
鏈上熱點
X 熱門榜
近期融資
最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