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主義並未隨著畢卡索的結束而結束。它在20世紀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演變並重新出現。在《多彩稻草帽的雅克琳肖像》(1962)中,畢卡索重訪了他所點燃的運動,將雅克琳的肖像轉化為色彩和角度幾何的萬花筒。這件作品揭示了一位在晚期仍然毫不妥協地致力於重塑自我的藝術家,將立體主義視為一種看待事物的方式,而非一種風格。 三十多年後,羅伊·利希滕斯坦從大西洋彼岸回應了這一遺產。在《現代藝術 I》(1996)中,他通過流行藝術的圖形清晰度過濾立體主義,將這一運動複雜的空間謎題簡化為清晰的輪廓、飽和的色調和他那無法錯認的漫畫視覺語言。利希滕斯坦的致敬既充滿玩味又具分析性,將立體主義翻譯成大眾文化的詞彙,顯示出前衛思想如何在其革命時刻之後仍能迴響。 這些作品共同描繪了一條跨越幾代人的影響血脈。畢卡索將形象拆解,利希滕斯坦則將思想拆解。並排而視,它們揭示了立體主義並非一個歷史時期,而是一場藝術家之間不斷重塑我們感知現代世界的對話。 現在在我們的當代版畫拍賣中展出,這些作品為收藏家提供了獲得兩種受立體主義持久影響所塑造的不同視角的機會。 點擊簡介中的鏈接以了解更多信息,拍賣將於11月19日結束。 ____________ 圖片:羅伊·利希滕斯坦,《現代藝術 I》,1996。 巴勃羅·畢卡索,《多彩稻草帽的雅克琳肖像》,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