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 1 年中,GLP5 為 Eli 和 Novo 增加了 $5T 的市值。這是過去 30 年所有生物製藥初創公司創造的市值總和的 3 倍。這在某種程度上表明瞭生物技術創業生態系統。有許多 $1T 甚至 $10T 的藥物有待發明,我們只是不資助它們。由於沒有人的錯,生物技術行業陷入了局部績效最大值。面對低於科技股的倍數,生物科技基金不得不向 LP 推銷直接倍數以外的其他東西,唯一的另一個層面是更快的流動性。生物技術公司在這方面一直很擅長,生物技術公司在IPO時的平均年齡比科技公司年輕2歲(~5.5歲對7.5歲)。這意味著生物技術基金需要支持能夠在幾年內完成IPO的公司。這一要求將生物基金資助的公司類型限制為「線性投注」遊戲(即您根據當前表現以合理的倍數購買,等等)。正如任何經驗豐富的風險基金經理都會告訴你的那樣,線性投注組合的表現不如不對稱投注組合。不幸的是,沒有一家公司可以打破這種模式,因為沒有一家公司是公司盈利的唯一支援者。您必須依賴資本合作夥伴的生態系統。因此,如果您是一家出擊並資助不對稱公司的公司,那麼沒有人會出現為下游公司提供資金,您的整個投資組合都將失敗。出於這個原因,我認為未來十年生物領域最大的投資將主要由通才基金而不是生物基金支援。 *請注意,這將使特定行業基金的表現落後於通才基金(按行業和地區劃分)的趨勢永久存在。
60.9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