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EWL🔍
🇰🇷 |Kaito Top yapper |早期專案 |加密 AI,Infofi
謝謝你給我這個首創的獨家機會🤣
4億估值
最後一輪估值 - 未披露
50% - 1年懸崖期
50% - 之後在1年內線性釋放

vanxyrus 🌊7月22日 11:30
如果我理解得沒錯,這意味著在 @EspressoSys 中質押你的 $ESP 將會有 1 年的懸崖式歸屬期。
在 1 年後,你的 $ESP 的 50% 將會解鎖,剩下的 50% 將在接下來的一年內線性釋放。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長的歸屬期,哈哈,我想大多數散戶不會想參與,因為風險實在太高了。
我不知道,兄弟,我可能會質押一小部分來 "打卡" 我的出席,其他就這樣了。

2.74K
Cluely 的 Roylee 在那次訪談中
只要引起注意,你就能賣任何東西,香水或軟體
DEX 的 TVL 也是如此
@prjx_hl
Hyperliquid


Project X7月16日 08:47
Experiment #1
We just gave the most viral Project X creators $10k worth of $kHYPE
Enjoy!
3.69K
最近看到很多關於 HyperEVM 的「大機會」討論。
引用鏈上指標,如每日活躍錢包,有些人說大家都太專注於 Kaito 和 Infofi,錯過了真正的機會。
所以我自己仔細研究了一下 HyperEVM。
我誠實的看法是:一個明顯的優點,主要是負面。
1. 先說負面:
- 感覺像是同樣的生態系統劇本一遍又一遍。
- 沒有新意,沒有令人興奮的東西
- 沒有殺手級應用,結構上也無法有一個
- HL 本身就是現貨/永續的殺手級應用
- 讓 Hyperliquid 成功的團隊並不是在建設 HyperEVM dapps 的團隊
2. 優點:
- Hyperliquid
Hyperliquid 確實很棒。
但 HyperEVM 生態系統根本不具吸引力。
當然,如果 HL 積極支持甚至更弱的團隊,並能以某種方式提升生態系統的質量,我的看法會改變。但我對補貼能否做到這一點持懷疑態度。
與其他高吞吐量鏈相比,那裡的 dapp 場景實際上是有趣的:
- MegaETH 的 Noise、Euphoria 等等。
MegaETH 和 HL 追求的並不相同,他們以不同的方式提供價值,但在這個領域,「吸引力」是重要的。
要明確的是,我對 HyperEVM 的看跌觀點可能不會對 HYPE 的價格產生任何影響。
Hyperliquid 現在比任何其他社區都強大。
此外,考慮到兩位我非常尊重的 KOL 的帖子,我可以理解為什麼人們認為 HyperEVM 是一個被忽視的空投農場機會。
但被忽視的原因是它根本不具吸引力。它的成功將取決於 HL 的立場和支持。


1.69K
本週的《Realm之聲》主題是製作一個「Mira入門包」,包括要關注的人。
我被標記了很多,並且從其他社群獲得了許多新的關注者。
這可能要歸功於我在Mira Yapper排行榜上的排名。
作為一個不久前還算小帳號的人,這真的意義重大。
我只是分享我對Mira的熱愛(它的AI驗證層目標、建立社群的方式等等),
但我覺得我得到了很多回報。
謝謝 @Mira_Network @karansirdesai 🫡


Mira (3/3)7月7日 23:30
每週任務 9 現已上線!
想像一下,你正在歡迎一位新成員加入領域。他們應該知道什麼才能開始為 Mira 做出貢獻?提示、工具、關鍵鏈接、應該關注的人以及任何其他幫助他們入門的資訊。
創建這個以贏取高達 $500 並傳播領域的消息。

2.75K
非常簡單的 @Yarm_AI 解釋 + 資金流動
Kaito 賺錢模式:
1. 專案支付 Kaito 設置排行榜
2. 專案向 yappers 空投代幣
3. 資金流動:[專案 → Kaito & yappers]
Yarm 模式:
1. 專案資助 Yarm 獎勵池
2. 頂尖 yappers 獲得分配(基本上現在是銷售員)
3. 用戶通過頂尖 yappers 存款,支付他們手續費
4. 資金流動:[專案 → Yarm & 頂尖 yapper ← 用戶]
Kaito 真的認為這會成功嗎?
他們已經忘記 Loud 嗎?

wale.moca 🐳7月9日 18:46
Yarm 剛發表了一篇文章,解釋他們的所有內容。
我讀了它,所以你不必,這裡是重點摘要:
1) 本質上,這是關於有影響力的聲音獲得優先訪問即將在 yarm 上推出的項目的流動性機會(即優先訪問 DeFi 機會)。
2) 當追隨者通過 yappers 分配提供流動性時會獲得獎勵。
3) 目前 WL 上的帳戶數量有限,他們都有邀請可以贈送。
4) 目標是通過在特定領域(DeFi、RWA、迷因幣等)創建內容來賺取 yarmer 積分。
5) 當一個項目在 yarm 的 DeFi 領域推出時,如果你在 DeFi yarm 積分中排名較高,你將獲得優先分配。
6) "重疊分數":項目中前 1000 名 yappers 的數量以及其中有多少是 yarmers 的百分比,重疊分數越高 -> 更好的 APY 或流動性分配。
更多的 yap -> 更多的獎勵 -> 更多的流動性 -> 更多的心智佔有率 -> 更多的獎勵。
你有什麼想法?
1.46K
這真的很有趣。
我以前只是抱怨 @KaitoAI 的當前情況,並沒有真正思考如何重新框架數據以尋找解決方案。
- 太多個別項目的排行榜
- 對於 mindshare 作為指標的有效性以及其算法的質疑
以下是一個表格,根據其在 30D 排行榜上前 100 名的平均 yaps 對項目進行分類。
在最簡單的層面上,較大的數字意味著這些項目是由高 yap 帳戶的「內圈 ct」大量討論的。
→ 你可以將其解釋為「可能是好項目」。
一些隨意的想法:
1. 結果看起來相當合理。
2. 不僅僅是大帳戶提到這些項目更多。他們也可能對這些項目持看漲態度。
- 大多數項目會因負面帖子而降低 mindshare 分數
- 所以你可以將這些高分視為他們對該項目持看漲態度的標誌
3. 但只有 1-2 位頂尖 yapers 的影響力是巨大的。
- 頂尖 yapers 擁有 10k-30k 的 yaps
- 如果即使只有一個人在某個項目的排行榜上,它可以將其分數提升 100–300 分
- 這實際上是表格上的 1–3 個完整層級
- 當然,這可以表明一位有見地的人對該項目發表了正面評價,但在分析時仍需考慮這一點
4. 就像 mindshare 一樣,yaps 機制並不完美。
- 結合這兩個指標可能會有風險
- 但從結果來看,它們實際上似乎相當互補
無論如何,真的很感謝你整理出這麼有趣且扎實的分析。
我不應該再淡化 @megaeth_labs 了😅


Doggfather7月5日 14:05
Kaito 排行榜強度 (v1)
@beast_ico: "給我排行榜,我會告訴你結果"
我從 Kaito 提取了 30D Pre-TGE 排行榜,並匹配了各個帳戶的 Yaps
該表顯示了每個排行榜的平均 Yaps
數字越高 = 信號帳戶越高
為什麼高信號帳戶會支持一個項目:
- 產品質量好
- 獎勵結構設計合理
- 排行榜標準執行良好
這些高信號帳戶只有在直接和間接利益超過工作量及潛在的聲譽問題(如果 TGE 令人失望)時,才會支持 Pre-TGE 項目。

5.14K
老實說,我把「研究者」這個詞從我的個人資料中刪除了。
在閱讀了真正的研究者的帖子後,描述自己為同樣的方式感覺不太對😅
但正如你所說,我仍然在努力自信地分享想法,即使這些想法與大眾意見相悖,還沒有發生過,或者只是我自己的看法。
非常感謝你在 Ethos 和這裡的 Twitter 上對我說這麼好聽的話。
我真的希望有一天我能夠擁有真正的、有意義的影響力,並且能對你和 FP 有一點幫助。
感謝你總是分享這麼棒的研究。永遠尊重。🫡🫶
這對於回覆來說太長了,所以我把它做成了 QT 嘿嘿

c4lvin7月4日 21:54
I believe that the greatest talent as a researcher is "the confidence to put your opinions out to the public." And this is not something that can be easily acquired. Sometimes you have to engage in disputes with complete strangers, and sometimes you experience the embarrassment of publishing articles with errors. That's why most people either fail to publish their opinion pieces, only show them to friends, or try a few times but give up when they don't receive the expected attention.
However, @jeg6322's case is truly exceptional, as he's a researcher who achieved zero-to-hero growth. Who had fewer than 1k followers before @KaitoAI, is now Top 15 Korean yapper with 14k followes and one of the very few Korean individual researchers.
Could this have been achieved through luck alone? I absolutely don't think so. He provided information faster than anyone else about emerging or small-scale projects that current Korean researchers weren't properly covering, which created perfect synergy with Kaito. When @ethos_network emerged, he penetrated insider groups faster than anyone and achieved a top-tier reputation score, which became the foundation for even faster growth.
In my opinion, EWL's greatest ability is not just research, but his insight into understanding and penetrating how infofi works. I'm really excited to see how he'll grow in the next year.
2.18K
熱門
排行
收藏
鏈上熱點
X 熱門榜
近期融資
最受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