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買了價值250,000美元的襪子。 不,這不是打錯字。 那大約是50,000雙高級棉/美利奴羊毛的包裝襪,像兩英尺的國庫一樣堆疊。 這是一種消耗品,世界每6到12個月就會消耗一次,無論市場如何變化。 大多數人都認為這很瘋狂。 這是論點: 棉花價格波動。能源和運輸不斷起伏。關稅、ESG規則和微塑料打擊正在推動混合材料向更昂貴的天然纖維轉變。快時尚正在衰退,耐用的基本款正在被抬高價格。當冬天來臨或供應鏈出現問題時,第一個空的過道不是燕尾服,而是襪子。 襪子是最柔軟的“硬資產”: 需求無彈性 + 保證衰退 = 定期更換。 醫院、軍隊、學校、援助組織、大宗買家不會“等著買便宜貨”。 最壞的情況?我持有250,000美元的最通用可穿戴物品,能夠捐贈、贈送、以物易物,且永遠需要。零技術風險。零趨勢風險。無限的冷腳。 最好的情況?價格上漲,法規有利於天然纖維,寒流或物流緊張來襲,然後傳統的高品質襪子變得稀缺,然後變得高價。 這不是加密貨幣。不是黃金。 甚至不是運動鞋。 這是100,000雙溫暖的行走文明單位, 對抗通脹、時尚變遷和質量基本款消亡的對沖。 這就是深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