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為我們 > Larry & Sergey > 斯坦福的一間宿舍,咖啡因震顫,狂野的野心 > 隨便組合一個粗糙的網路爬蟲 > 意外地組織了整個互聯網 > 稱之為 Google > 建立搜尋、電子郵件、地圖、文檔、作業系統、手機、瀏覽器、汽車、衛星、恆溫器、AI 實驗室、TPU 農場和量子電腦 > 2025年 > 每個人都在談論 AGI > OpenAI:「我們需要數據、傳感器、反饋和規模」 > 我們:盯著 Google 地圖、YouTube、Gmail、Android、Waymo、Pixel、Fitbit、文檔、日曆、街景和地球引擎 > "該死。看來我們已經做到了。" > YouTube:每天 260 萬個視頻 > Android:30 億部手機,24/7 流式傳輸傳感器數據 > Gmail:18 億個人類先前的收件箱 > 搜尋:全球規模的 RLHF > Waymo:7100 萬英里的真實自駕影像 > Google Earth:建模整個星球 > 也是你的日曆 > 人們在書籍和 PDF 上訓練 LLM > 我們在訓練人類 > 每一次點擊、滑動、輕觸、拼寫錯誤的搜尋、滾動和書籤 > 地獄(或天堂)的反饋循環 > 取決於你問誰 > OpenAI:「我們需要 1000 億美元來購買 GPU」 > 我們:已經建造了 T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