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意思考1880年代的情況,當時每個人都知道埃及對西方列強的債務如此沉重,以至於遲早會成為西方的保護國,而所有埃及精英(尤其是當時影響力很大的科普特人)都是法國文化的擁護者,會說法語等等,基本上都在乞求法國接管這個國家,但因為法國是一個每三週就會更換政府的共和國,他們根本無法籌集資金來買下這些債務,因此英國就接手了。
科普特精英對法語的熱愛的相對近期的例子,當然是布特羅斯·布特羅斯-加利,他在索邦大學獲得國際法博士學位,並且講一口流利的法語。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48.7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