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思考的另一件事是,通常的「退休」計算是支出 x 預期剩餘的生活年數 例如:在東南亞生活 $60,000 x 50 年 = $3,000,000 然而: - 分母毫無價值 - 可能不會出現快速的超級通脹,而是會看到持續的高通脹不斷侵蝕淨資產(每 5 年購買力減半) - UBI 和 AI + 其他未知因素將在 5-10 年內大幅改變世界的樣貌 - 真正的退休並不真實,坐在海灘上 6 個月後你會感到無聊,不如擁有完全的自由 + 有收入的項目 - 資本利得勝過被動收入 因此,不要有一個「我可以退休一輩子」的總體數字(這不真實,且是完美主義的一部分),而是將其分解為投資區塊: - 24 個月的財務自由(2 年的法幣支出 + 無債務):允許生活轉型並在需要時設立新業務 - 5 年投資:時間短,足以嘗試預測會發生什麼,尚未完全受到 UBI/AI 的影響 - 10 年持有:房地產、土地、黃金/鉑金、古董、稀有葡萄酒/威士忌、子彈、鈾、奢侈手錶和 BTC / ETH - 20 年以上:沒有人知道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可能會非常不同,監管變化、新的金融工具、外星人,只有非常少的東西值得這麼長時間持有,例如 $PENDLE 和精神冒險 免責聲明:我不是在開玩笑外星人,你認為在整個宇宙中我們是唯一的嗎?不,唯一的原因他們沒有摧毀我們是因為我們可能太有趣了,他們坐在全息圖前的晚餐上想著「不知道他們今天又在幹什麼瘋狂的事」
🉐 Crypto Linn
🉐 Crypto Linn7月20日 11:13
重新思考「成功的數字」,不再是退出點,而是長期持有的動態門檻: 與其將你的投資組合目標框架設為一個任意的退休數字(當我達到1000萬美元時,我就會套現退休) 我逐漸意識到,幾乎沒有資產我想要「套現」…… 套現到什麼?股票?國庫券?低成本指數基金?房地產?黃金 這些都不如BTC、ETH和PENDLE來得好。 看起來更具吸引力的「成功」策略有兩個方面: - 長期加密貨幣持有的累積 - 只有在任何持有超過設定的法幣目標時,才將利潤轉換為法幣 例如:300萬美元的投資組合目標 -> 投資組合達到320萬美元 -> 將20萬美元的利潤轉換為: -> 50% 長期加密貨幣持有 -> 50% 法幣 如果投資組合低於你的目標,則不採取行動。 如果上升超過目標,你就回調到你的數字,收穫現實世界的選擇性,而不失去核心的曝光。
15.5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