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Dr.PR
又一个“上所”的币🧐 $ENA
StablecoinX Inc. 计划融资 3.6 亿美元(其中 2.6 亿美元现金+ 6,000 万美元锁定的 ENA),并申请在 纳斯达克全球市场 以代码 USDE 上市。
资金用途: 全部 2.6 亿美元现金 将用来从 Ethena Foundation 的子公司购买锁定的 ENA。
回购计划: 该子公司将通过做市商,在未来 6 周内按每日约 500 万美元 的速度在公开市场买入 ENA,金额相当于 流通供应量的约 8 %。
出售否决权: Ethena Foundation 拥有 否决 StablecoinX 出售 ENA 的权利;策略以长期累积为目标,不鼓励出售。
后续融资: 若 StablecoinX 以后再次募资购买更多锁定 ENA,所得现金仍将用于 现货市场买入 ENA。
战略目标: 借助数字美元与稳定币需求的长期增长,稳定积累 ENA/股,为股东创造复合收益。

Ethena Labs7月21日 21:25
StablecoinX Inc. @stablecoin_x 宣布筹集 3.6 亿美元资金以购买 $ENA,并将寻求在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上市其 A 类普通股,股票代码为 "USDE",其中包括来自 Ethena 基金会的 6000 万美元 ENA 贡献。
股权市场现在将直接接触并暴露于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新兴趋势:
数字美元和稳定币的增长。
为了启动其收购策略,StablecoinX Inc. 将使用筹集的 2.6 亿美元现金收益(扣除某些费用)购买来自 Ethena 基金会子公司的锁定 ENA。
从今天开始,Ethena 基金会子公司(通过第三方市场做市商)将使用来自代币销售的 2.6 亿美元现金收益的 100% 来在未来几周内在公开交易场所战略性地购买 $ENA,进一步使基金会的激励与 StableCoinX 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
计划的部署时间表大约是从今天开始,每天约 500 万美元,持续 6 周。在当前价格下,2.6 亿美元大约占流通供应的 8%。
重要的是,Ethena 基金会有权自行决定否决 StableCoinX 的任何 $ENA 销售。理想情况下,代币将永远不会以单一的积累为目标进行销售。
在 StableCoinX 随后筹集资金以购买来自 Ethena 基金会或其附属公司的额外锁定 ENA 的情况下,计划将这些代币销售的现金收益用于购买现货 $ENA。
StableCoinX 的财库策略是一项经过深思熟虑的多年资本配置策略,使 StableCoinX 能够捕捉对数字美元需求的巨大价值,同时为股东带来每股 ENA 的复利。
16.01K
看的很感动
这轮pvp太难受了
没有上轮那种社区感

Tom7月21日 11:58
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引起我们的注意,或者让我们“帮忙喊单”?所以我干脆把这件事放到台面上说清楚。
首先 —— 过去 13 天里,Bonk Fun 的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在 70%+ 以上。已经不需要再质疑了,哪怕我们不去推,事情也能做得起来,因为市场和流动性都在我们这边。
其次 —— 我基本什么都能看到。我在背后建立了很多网络连接。每天至少跟 100+ 名交易员在一线沟通,他们每天都会给我推荐各种币、扫盘、问我的看法。所以可以说,我一直都很专注、很清楚圈子里发生了什么,哪怕在忙别的工作的时候也是一样。
对于新币对来说,一开始要我公开“支持”其实很难,因为它们还没有真正形成社区和持有者基础。头一周,大多数新币的持有者都是来回倒仓的短线客 —— 他们进出很快。只有等到大家没法随便炒来炒去的时候,才能看出来谁才是真正的核心社区,谁是留下来继续信的人。
举个例子:假如我在 10 万市值的时候就“喊单”了一个新币,它多半会立刻拉一根大阳线。但在这根大阳线里,很多人也会选择立刻出货,因为对短线客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利好了 —— 他们会在拉升的时候加仓,然后直接砸盘走人。
作为一个社区领袖或 CTO,你真正的工作是把社区做成一种接近“信仰团体”的存在 —— 培养一批真正相信项目的核心持有人。有了这批人,你才能最大化利用 KOL 推广或者我们的参与等催化剂。
现在已经有一些很强的社区在慢慢成型了。我私下也有买一些(为了表达低调的支持和认同感)—— 如果它们能继续靠自发增长,后面就有机会申请我们的社区基金,到那时候支持就会是公开的。
当我说我在一线,这就是我的意思。除了自己喜欢“瞎投”新币以外,我更多是在观察,看看哪些社区是真的在用心建设、产出内容、聚集忠实持有人,大家一起努力把事情做出来。
让“拿住+相信”的老派玩法(也就是 pve)重新回来。
2.51K
牛市来了,分享下交易时犹豫的当上不上的心理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明明看见低吸机会,手指却停在买入键上」——这条执行鸿沟,不只是交易室里的难题,它每天都在我们生活的微小选择里排练。早上闹钟响,理智告诉你该起床运动,可温暖的被窝让行动滞后;市场给出折价筹码,理性公式告诉你该进场,却又在“再等等也许更低”的心声里放弃。这两种犹豫背后,隐藏着同一套心理剧本。
大脑擅长即时满足。想象中的收益会先触发多巴胺,让你在脑内提前庆祝「我看对了」。庆祝感来得快,执行的痛点却排在后面:按下买入,就要面对价格波动带来的情绪坐标——涨了怕卖早,跌了怕砍晚;而不按买入键,你仍旧拥有「我原本就看对」的心理安慰面包。于是,大脑用不行动来保全自尊,成本被隐藏在机会成本里,下一次再循环。
交易场景把这种机制放大。延迟折扣让远期收益在主观上被打折,亏损厌恶又把短期回撤放大成两倍痛感;成本—收益天平在情绪加权后倾向观望。与此同时,社交媒体的收益炫耀与亏损隐匿制造了信息错觉:别人都在“买底翻倍”,自己却可能是最后接盘,于是“错过—后悔”与“买错—亏损”的双重恐惧把执行阈值抬到了天花板。
更隐蔽的是身份张力。按下买入,你就从“旁观者”变成“当事人”。一旦成为仓位持有者,你要承担追踪、调仓、复盘的额外认知负荷;而旁观身份只需点评行情,失败成本近乎零。许多人以「研究不够」为由拖延买入,其实是在拖延身份转变。
解决方案不是“喊句FOMO”就勇敢冲,而是把执行拆成条件反射:预设策略、量化仓位、写好触发条件,把决策外包给规则,让情绪只在规则之外散步。你越是在平静时为自己设好护栏,越能在波动时让买入像呼吸一样自然。
投资的执行力,说到底是把“我知道该做什么”训练成“在适当的时刻自动去做”。当你用系统把情绪噪声压到最小,机会成本才不再悄悄吞掉你的胜率。下一次光标闪烁、行情到位时,别让大脑用一个「再等等」来偷走你的收益,记得——想法值钱的前提,是它被兑现成仓位。
2.21K
热门
排行
收藏
链上热点
X 热门榜
近期融资
最受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