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人对问题思考的重点偏移到了:是没钱就不关注这些、家庭负担不起。然而,问题的核心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不是有钱没钱(能力)的问题,而是认知的问题 哪怕是北上广深,洗牙一次只要 100-300 元;整牙的价格范围大致在 5000 - 60000 元,普通家庭的小孩用金属托槽牙套在 10000 以内;一次体检,公立医院只要 800 以内;如果不是做手术,脊柱侧弯矫正的费用可能在 3000 - 20000 元;还有评论区里经常提的青春痘问题,维 A 酸十几块一支,去公立医院皮肤科挂号几十块 上面这些,哪怕是人均月薪八千的家庭,在不考虑房贷的情况下也能负担得起咬合健康没有结石的牙齿、健康的脊椎、每年一次的体检,和体面的皮肤 多的是消费主义和拜金的宣传,告诉人们一个月几个月的工资够买什么品牌的衣服和包,但鲜有人不告诉普罗大众要如何最低成本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有哪些很便宜都能负担得起的路径,因为那些的利润率怎么能比得上奢侈品呢? 现在这个 AI 时代,人们很容易解决很多 “知道自己不知道” 的问题,因为只要对 AI 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案都会是很清晰的,然而对于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的问题,AI 恐怕也是很难帮到的 认知方面的缺陷在于,这些家庭根本没有提起关注健康的意识,根本没有意识到,原来这些东西自己负担得起。很多健康方面的问题越早处理成本越低,越晚处理负担的成本越高。比起知道自己负担不起(能力问题),更可怕的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负担得起(认知问题)
Yuyue
Yuyue11月23日 04:44
对于家里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长大的人来说,比如我,很多令人习以为常的 “常识” 是从二十多岁开始才知道的 比如,牙齿不齐是需要去整牙的,脊柱侧弯是需要去矫正的,轻度的近视在青少年阶段用角膜塑形镜是可以很大程度延缓近视度数加深的 身体健康的养护和矫正,都是只有在 18 岁以下的黄金时期效率最高。再比如多语言环境,人年纪越小学语言越容易,并且多语言环境能促进大脑发育 哪怕现在已经在做这些矫正项目让自己更健康,开始学一些小语种,可能也是有点追求完美主义,偶尔深夜想到这些还是会有遗憾,碍于客观的条件没能在最正确的时候做最正确的事,到了一把年纪了才知道补救 贫穷局限了视野和认知,但感谢过去的贫穷让人更知道机会可贵,错过好的 timing 是多么可惜的事。和投资一样,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举例就是在 early stage 开始玩 sol meme,随便买什么,大多都去了 100M,而到了下行期才开始玩 sol meme 扫链,10M 都难
但鲜有人*告诉普罗大众要如何最低成本提高自己的健康水平,有哪些很便宜都能负担得起的路径 多打了一个字,fix 一下
78.2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