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话题
#
Bonk 生态迷因币展现强韧势头
#
有消息称 Pump.fun 计划 40 亿估值发币,引发市场猜测
#
Solana 新代币发射平台 Boop.Fun 风头正劲
卡尔达肖夫尺度 - 以及我为什么暗地里讨厌它
(我是一名工程师,不是天文学家)
它通过总能耗对文明进行排名;行星(I型),恒星(II型),星系(III型)。
它将智能视为能量吞吐量的函数,因此其逻辑终点是戴森群。
这种世界观是标量的,而不是结构性的。它假设更多的能量 = 更多的能力。但物理学和工程学则暗示了相反的观点。
缩放法则限制
在戴森群中,能量捕获与面积成比例,但控制和一致性与距离和时间成比例。
随着系统的增长:
• 延迟随着物理尺寸线性上升,因为光速的限制。1AU的戴森群有1000秒的往返通信延迟。1mHz的一致性上限(真的很慢)。
• 热效率下降,300K的冷辐射器只能以每立方米几千瓦的速度排放,设定了任何给定直径的熵瓶颈。
• 协调带宽崩溃,反馈回路如果比环境变化慢就失去意义(如果决策跟不上猎物,捕食就会失败)。
• 因果墙,不同区域之间的状态共享速度不能超过光速,迫使异步和大规模并行化。戴森群的密度低,因此每瓦特强迫更多的并行性。
戴森群是一个大规模并行但带宽低的计算机。它当然很大很强大,但它真的最大限度地有用吗?
戴森群是一个高能、高熵、低密度、低特定能量、异步和不一致的机器。
对我来说,这远非显而易见,这就是我们应该构建的最复杂的东西。我认为这个前提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即有用性是标量而不是结构性的。
时间优越性
一个紧凑、密集、热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在GHz - THz的一致性下运行,而不是mHz。它的整个质量可以在纳秒内进行通信,使得一致的智能比任何恒星群快数十亿倍。...

热门
排行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