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話題
#
Bonk 生態迷因幣展現強韌勢頭
#
有消息稱 Pump.fun 計劃 40 億估值發幣,引發市場猜測
#
Solana 新代幣發射平臺 Boop.Fun 風頭正勁

Ye Su
加速 ARK 的去中心化。
創始合夥人 @ark_stream 校友 @MIT
<401k: crypto 抢滩8.7万亿养老金>
昨天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要求DOL和SEC重新评估401(k)等退休账户对另类资产的限制,涵盖私募、实物和数字资产。
这意味着数字资产首次正式站上美国养老金制度设计的舞台,灰色地带变明朗,“能不能入场”变成“怎么合规做”。背后是对 8.7万亿美元 长期资金的大门初次开启。历史告诉我们,养老金资金一旦入场,必然推动资产的流动性和估值飞跃,美股、REITs、新兴市场都验证过。加密资产,现在正站在这条路径上。
这次行政令的核心,是把加密从“法律冒险”变成“制度可控+审计可查”。它要求重塑1974年ERISA对另类资产的合规边界,设立安全港条款给受托人降温诉讼风险,并明确估值、流动性和费用披露标准,让养老金受托人有章可循。
回看2022年,Fidelity和ForUsAll试图让比特币进入401(k)账户,结果遭到DOL风险警告和诉讼潮,渠道迅速关闭。当时是机构单兵作战,政策边缘试探;如今是白宫直接推动跨部门合规设计,监管基调从“防范风险”变成“推动制度落地”。
401(k)资金池庞大,2025年Q1资产破 8.7万亿美元,参保人数超过9000万。它们不是投机资金,而是持续入金、长期持有、被动调仓的铁血资金。即使加密只占1%,每年也是数百亿美元稳定买盘。这种韧性足以重塑加密市场的资金结构和波动特征。
对BTC和ETH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稳定且长线的养老金资金,将成为价格的缓冲垫,减少短期暴跌和剧烈波动,同时推动机构认同和持仓。
这份行政令不是爆发信号,预计将开启一个12–18个月的窗口期。届时,比特币、以太坊将会大大受益,市场也在昨天给予了强劲的上涨。
- ArkStream Daily Alpha 8.8

9.96K
7月30日美聯儲議息會議臨近,市場幾乎鎖定“不降息”,概率高達97%。接下來的四次FOMC會議,普遍預期9月和10月會各有一次降息,12月則尚未被廣泛看好。
但如果最新點陣圖只釋放今年一次降息信號,市場或將承壓震盪。投資者需要至少兩次降息預期才能穩住風險偏好。
納指慢漲反映了降息預期,情緒處於高位。一旦“不降息”兌現,資金或快速撤出,納指和比特幣都可能調整。反之,只要美聯儲暗示未來降息,市場多能保持穩定甚至小幅反彈。
在宏觀環境緊張下,幣圈的結構性機會逐漸顯現。ETH/BTC匯率回調後,以太坊表現堅挺,資金換莊跡象明顯。華爾街加碼以太坊,短期趨勢依然穩健。
宏觀回調反而成為佈局窗口。如果以太坊能突破4000美元,山寨季或將迎來新一波爆發。
— ArkStream Daily Alpha 7.28

8.8K
<與ETH錯位,Solana發佈ICM新定位>
以太坊已牢牢佔據“全球結算層”的定位,而 Solana 選擇了另一條路徑:打造鏈上資本市場的默認執行層。這不只是 TPS 更高的問題,而是通過 composable、programmable、permissionless 的機制,重寫資本市場的運行方式。
就在昨天,@aeyakovenko 拉上 @MaxResnick1、@Austin_Federa、@KyleSamani 等Solana核心參與方,發佈了 “Internet Capital Markets (ICM)” 路線圖 。這不是追 RWA 熱點的 narrative,而是 Solana 基礎設施角色的一次根本重塑:從高性能公鏈走向以應用為中心的金融操作系統。
傳統金融痛點 vs 鏈上市場機會
傳統資本市場由中介機構主導,交易慢、門檻高、流動性割裂。鏈上原生市場具備天然優勢:可組合、可編程、全天候。但現實中,RWA 項目往往只是把資產上鏈表示,真正交易和結算仍在鏈下完成。
ICM(最初由 @akshaybd 提出)想解決的,就是這個錯位。讓鏈上成為交易的執行場所,而非僅是資產展示層。
要實現這點,不只是“發個 token 上鏈”這麼簡單,還需要底層性能提升、市場結構自由化,以及與監管框架的協同推進。
核心概念:Application-Controlled Execution(ACE)
目前大多數鏈上交易排序由共識層統一調度,應用被動接收。而 ACE 則提出一種範式轉變:排序權由協議掌握,交易規則由應用自定義。像 Drift、Jito 等協議將獲得類似做市商的設計權,優化自己的市場微結構。
最終目標是在 2027 年之前,把股票、債券、外匯、IP 等主流資產 tokenized 上鏈,進入一個無中介、全球流動、鏈上原生的市場體系。
路線圖三大模塊:
應用主導的微結構設計:
開發者可以自定義多個關鍵維度,實現對市場運行邏輯的全面掌控:
•隱私 vs 透明
•限速機制 vs 完全開放
•交易包容性 vs 強最終性
•集中部署 vs 去中心化執行
•Maker-first vs Taker-first
•靈活架構 vs 預設規則
Jito 的 BAM 是典型範例,從“速度為王”轉向“規則可編程”,奠定 ACE 實踐的第一塊基石。
執行路徑的演進:
•短期(1–3個月):上線 Jito BAM 與 Anza 客戶端,優化 slot-level 一致性與交易延遲;
•中期(3–9個月):DoubleZero 網絡將延遲壓縮 100ms,Alpenglow 協議將最終性降低至 150ms,APE 模塊清理 replay path;
•長期(至 2027):部署多併發領導者機制與協議級 ACE,支撐高併發的鏈上資本市場基礎設施。
RWA 驅動資金入口:
這將顯著拉動鏈上 TVL,吸引更多 RWA 項目與 TradFi 資本涌入,鏈上 IPO、債券發行等場景也將常態化。但監管不確定性仍是主變量,目前如 xStocks 已嘗試基於 SEC 框架發行證券,合規路徑仍在構建中。ACE 一旦部署成功,機構入場將不再是“是否”的問題,而是“何時”。
ICM 是Solana一次敘事的重啟,也是一種路徑聲明:Solana 不再只是“性能強公鏈”,而正試圖成為鏈上資本市場的底層操作系統。
- ArkStream Daily Alpha 7.25

4.62K
飛輪在兩個投資組合之間擺動
更多內容敬請期待

Space and Time2025年7月22日
Space and Time x Caldera
我們很高興能與 @Calderaxyz 合作,將 Space and Time 的索引數據和亞秒級 ZK 協處理器帶入 @zksync Elastic Chain 生態系統。
ZK 證明的 SQL 解鎖了基於 Elastic Chain 構建的新一代數據驅動應用和協議。Caldera 使建設者能夠輕鬆部署,而 Space and Time 確保他們從第一天起就能以可驗證的數據進行擴展。

518
昨天講的項目方互相比爛,很多好友有共鳴
歸根結底,不能單純怪每個個體,這是系統性的頑疾
crypto 的 incentive model,從底層就激勵創始人即時套現,rug散戶/投資人,反對長期建設:
- 輕鬆上交易所,不需要產品、沒有利潤,市值幾億起
- 項目方有上千種方式藏籌碼改條款,開盤出貨
- 沒有 SEC 監管,沒有信息披露義務,更沒有法律代價
Vitalik 曾呼籲過 milestone-based token unlock,但沒有創始人願意鳥他,來桎梏自己的真金白銀。
我親耳聽過兩個市值前 300 的 founder 說,苦哈哈 build 幾年,不如 17 年EOS/Gnosis募完資後直接賣成 BTC/ETH 躺平。
當 bad actor 得到最豐厚的饋贈,good actor 很難獨善其身。
所以仍然選擇 build 的人,全憑良知和信仰,他們是這個系統性的失敗中,最值得尊敬的變量。
ArkStream有幸支持過幾個,也是我們一直堅持投資的動力。

Christian (Building @0xinfini)2025年7月9日
發現個有意思的現象,這兩年慈善了近三十個一級項目,其中二十個屬於幣發不出來人不知道去幹嘛了,或者幣發出來了但人已經開始做新項目的狀態。
我發現這些失敗的投資的共性,是因為決策時的心態是“這個項目的投資背景都還不錯,founder混圈子混的可以,敘事也還行,怎麼也不會讓投資人虧錢吧”
反而是那些幾乎沒什麼背景,不太懂tokenplay,但很熱愛自己產品的創始人們,雖然很難稱得上成功,但也都還活的不錯並且還在一線不斷探索。
現在去認識一個新的創業者,如果自我介紹時沒有直接把重點放在“我們前期的種子用戶是什麼畫像,我們哪些功能可以解決他的問題”,而是先shill資源,先畫餅談理想的,基本會讓人喪失繼續探討的慾望。當然了,我覺得這類人還是圈子裏的主流。
兩種路線的創業者都沒啥錯,只是時代的流動性狀況不同會嘉獎不一樣的人。
7.1K
Crypto走到今天,項目方互相比爛,這事該有人破窗。
我們兩年前投了一個項目,去年上線幣安。
但就在上幣前一週,項目方偷偷增發了60%,說是“生態補貼”。
直到今年快解鎖了,才告訴我們:
我們投的是增發前的 FDV,不是增發60%後的FDV。
也就是說:你投的協議條款,我已經不認了;
我投了8年 crypto,第一次遇到這種操作。
我們挨個聯繫了十幾家這個項目的投資人,發現大家都很不滿。
我問:“準備怎麼辦?”
大多回覆是:“沒辦法啊,等領投看看怎麼說。”
等領投?這項目就是領投孵的。把我氣笑了。
於是現在,只有我們VC還在追進展、每週和項目方溝通、要說法。
尼采說,
強者的意志會被當成危險,
弱者的退讓被社會定義為“理性、謹慎、共識”。
我們這一代VC,最怕的就是“不合羣”——
所以我們成了“情緒化”的VC,成了“不夠decent”的outlier。
而沉默、裝沒看見、順水推舟,反倒成了“成熟”、“策略”、“懂局”。
但你我都知道,crypto走到今天,項目方互相比爛,這事該有人破窗。
我們可不當裝睡的羊。
203.4K
熱門
排行
收藏
鏈上熱點
X 熱門榜
近期融資
最受認可